《警世通言》读书笔记(八)
小说:《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时间:明正德年间
地点:苏州府昆山县大街
人物:宋敦,刘有才,宋金(金郎、钱金),刘宜男
阅读一得:宋敦行善,福泽儿孙;刘有才行善不终,却歪打正着;金郎和宜男情感始终如一,甘苦与共。
宋敦原是宦家后,浑家卢氏共二口。
年过四十不曾育,光阴似箭愁白头。
只听门外刘哥唤,驾船求嗣去苏州。
香袱香袋正两副,刘哥北门桥下候。
趁着顺风不半日,舟泊枫桥日西走。
次日起早洗盥罢,吃过素食净过手。
两人同到娘娘庙,焚香礼拜各自求。
刘哥枫桥接船客,宋敦娄门上码头。
忽听庙侧芦棚下,老僧呻吟去欲留。
有人说是陕西僧,日诵《金刚》别无求。
得病至今有半月,只差缘到一命休。
出巷走进棺材铺,寿材本钱一两六。
一块元宝七钱重,道袍银簪勉强够。
殡殓杂用众人凑,送走老僧双泪流。
自唤小船回到家,不见道袍面带忧。
浑家只道与人争,哪知宋敦连摇首。
老僧之事备细说,是夜梦里来磕头。
贫僧投胎愿为子,檀越心慈当延寿。
卢氏怀孕十月足,生下金郎凑三口。
刘哥生女名宜男,两小无猜亦无愁。
有人撺掇两对亲,刘家有意宋没有。
宋金六岁父病殁,不上十年母亦休。
且喜幼学会写算,多亏范公身边留。
童仆管家多嫉妒,撺掇家主留一手。
靠身文书非得写,宋金半晌不开口。
噙泪下船日乞食,面黄肌瘦时值秋。
步出庙门未数步,劈面遇上船家刘。
刘翁引着上了船,热茶冷饭腌菜头。
宜男取来旧毡笠,遮日挡雨不离手。
光阴似箭二年余,刘翁刘妪喝着酒。
年纪渐老惟一女,欲纳贤婿有盼头。
宜男在旁无异议,宋金听罢亦颔首。
产下一女惜如金,期岁方过害疮痘。
宋金哀伤得痨瘵,延至一年病不瘳。
三分像人七分鬼,二老商量不中留。
移船池州五溪头,宋金砍柴下了舟。
打柴归来不见船,但见老僧来洲头。
茅庵不远且暂住,粥汤一碗热泪流。
七情所伤药难治,日诵《金刚》病也愁。
将次天明不觉睡,醒来身坐荒坡头。
腹中饥馁且信步,遥见破庙在林岫。
八只大箱蔽松茅,宋金出林拦大舟。
我是钱金陕西客,叔父湖广遇强寇。
贼人劫货遭天谴,独留小命在江洲。
烦请各位伸援手,八箱财物一箱酬。
且往南京去省亲,舟船顺路往瓜洲。
瓜洲南京一水隔,另唤渡船到关口。
一箱价值数千金,置宅买田全都有。
满城皆称钱员外,出乘舆马千金裘。
刘翁刘妪暗欢喜,宜男煎药到船头。
千呼万唤不见郎,却被刘妪夺药瓯。
方才哄他上了岸,未卜宋金几时休。
哭天哭地呼宋郎,几欲跳水不自由。
刘翁无奈上水寻,柴刀俱在人已走。
一连四日无觅处,心如死灰对江流。
招帖沿江随处贴,不过三月不肯休。
一身重孝设灵祭,哭到半年方住口。
三口同吃年夜饭,宜男吃素不沾酒。
爹妈料道志难夺,从此依她无所求。
宋金在宁两年近,访至仪真河埠头。
遥见浑家在船艄,麻衣素妆不胜愁。
回到下处托王公,刘氏孀妇我欲求。
刘翁知女守节坚,再三婉拒不松口。
又托王公去传话,雇船载货往上游。
钱金上船索冷饭,又问毡笠有没有。
宜男吟诗递毡笠,钱金对诗笠接手。
是夜宜男问乃父,舱中员外欲何求。
貌似宋郎七八分,言谈举止多疑窦。
刘翁疑女心已活,翻来覆去想一宿。
次早聊起破毡笠,钱问令女何苦守。
翁道小婿投江死,钱说令婿命不休。
快请令爱来相见,我本姓宋心依旧。
夫妻二人抱头哭,刘翁刘妪满面羞。
宜男除孝抛江水,宋金唤仆来磕头。
翁妪置酒当接风,叙起女儿戒荤酒。
宋金流泪劝开荤,妻劝郎君莫记仇。
移家南京享清福,从此二老不驾舟。
同回昆山荐亡亲,宗族亲党获赠厚。
夫妻同诵《金刚经》,寿享九十双白头。
(2022.6.17.18:22.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