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密码

2022-05-27  本文已影响0人  好嘎嘎

自从过了30岁,关于幸福这个问题就经常出现在我的思考中,这时的我也算是成家立业了,但车子想要更好的,房子想要更大的,不断滋生的物欲仿佛没有尽头,随之而来的空泛感开始困扰起我来,也不知道是中年男性本身更喜欢思考,还是我只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看到与世间的不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距,乃至社会的黑暗面,想要做些什么,又觉得力有不逮,便去寻求精神安慰。

首先,进入我视野的就是老子,无为而无不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感觉玄而又玄,莫名的有道理,那种天为盖,地为庐的感觉,从文字中跨越几千年而来,仿佛前方是一望无际的草原,亦或脚下是立壁千仞的山川,一时感觉很爽,仿佛打破了隔阂,得见真理。但过了几年,这种脱俗的感觉还是随着见到越来越多的灯红酒绿,人生百态而消弭,回过头来看老子,这位几千年前的图书管理员,所处的时代乃是小国寡民得大治,春秋大国战乱起的时期,所以不争不是个人追求,更是一种特定时期的政治理念,如今的世界格局,不争哪有一席之地呢?

而后是孔子,他很特别,面对放过他的盗贼,他不遵守承诺,立刻去报官,还曾说讲信用是小人,以德报怨也是小人,当然这是当时贵族的道德观,与当下的普世道德自是不同。但他一生疲于奔波,却能苦中作乐,即使差点饿死,也能小声哼着诗经里的歌,面对如何解决痛苦,获得幸福这个问题,他的答案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他最爱的弟子颜回死了,颜回的父亲求他把车驾卖了来安葬颜回,孔子边哭边说,自从我当了大夫出行不能没有车驾了。于是我按照这个方法做事,确实减少了不少麻烦,不再瞻前顾后,对于我这种讨好型人格来说,过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真是种折磨,经常因为别人的面露不喜而难受很久。孔子当然只是解决了问题的一个小方面,也没能给出具体的心性锻炼方法,心性锻炼还得去佛家。

说起佛家,确实是有一整套完整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关于世界,佛家认为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哪怕山川日月也是如此,正是所谓的诸行无常,既然诸行无常,那么我们自身也就只是因缘际会而生的一个过程,终究会从哪来回哪去,在六道轮回中反复,不存在一个独立的自我,于是有了诸法无我,同理我们所拥有的房子,车子,甚至亲情爱情就都会消散,之前我们所获得的快乐就会变为痛苦,加上生老病死,也就推出了诸乐皆苦,推到至这里,人生仿佛就是一个莫比乌斯环,走来走去还是苦的,何来快乐幸福呢?罗曼罗兰这时站了出来,刚开口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释迦按住了他的肩头,当不当英雄的以后再说,关键是为什么一定要在意苦和不苦呢?我都推出无我了,苦和不苦又有什么分别呢?我认真的按照释迦的思路做了一遍,发现如果真能做到四大皆空,确实可以消除所有烦恼,但这种修行似乎只能在清静的寺庙里才有可能做到,让我放弃打游戏,喝奶茶,吃烤肉,听音乐,跟媳妇亲热,与朋友吹牛,人类几百年工业文明带来的成果当真弃之可惜啊,我宁愿承受自己胡思乱想带来的那点心灵上的小痛苦。

东方的智慧我走了一圈,并没有发现自己想要的答案,于是只能转向西方的研究成果,西方的哲学,宗教,心理学最后还是汇集到了科学的范畴,从弗洛依德把一切动因归结为性到马斯洛的需求说,以及被最广泛接受的积极心理学,西方喜欢把东西量化的办法还是更直观一些,加上科学研究,结论是我们的感知系统,只能感知到加速度这样的指标,比如从0到1是最让人兴奋的,像初恋,像第一次吃到的肯德基,同样的刺激则会使一切变得无趣,365天吃火锅挑战尚未见人成功,说到这里,结论显而易见,要么不断追求物质上的提高,精神上的探险,也就是从1到100,比如稳定的社会关系,良好的兴趣爱好,知心的伴侣,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些西方通用的幸福指标,要么回归本源,如同释迦,或者犬儒学派那种舍弃一切,享受一米阳光,涅槃超越,寻求从0到1那种更高层次的满足。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那最初的问题,物欲要么彻底控制,要么不断提高满足的上限或边际,东西方最后的解决方案也是殊途同归,积极心理学给出的建议是不要试图去控制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控制好自己能控制的事!这简直和几千年前的孔子讲的该咋滴咋滴一毛一样。好消息是,西方心理学有人提出了“心流”的概念,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这个概念其实挺先进的,全神贯注的状态被认为是最高的享受,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会有工作狂,游戏宅。也有人结合佛家修行的方法提出了“正念”的疗法,就是把注意力放在此刻的自己身上,观察自己的一切思考乃至呼吸,获得了不小的成功,乔布斯马云这些商业大佬也都曾亲身尝试。

此时的我站在古今中外前辈的肩膀上,但总觉得还差一点点,想要寻求的答案还是得回到自己身上,成家之前的我,学习工作打游戏,寻找美食,抽空恋爱,成家之后的我,工作,研究做饭,收拾屋子,打游戏,看电视剧,甚至拿起初中数学做做题,总之是不断填充自己的生活,最害怕是就无聊,同时我看到中年男性除了追求事业的,大多开始趋于一些奇怪的爱好,也就是拓展自己的边际,打麻将,钓鱼,养狗,玩模型,摩托车,骑行,还有人拿起四大名著和三十六计研究起来,也不乏网上聊天,看直播刷礼物,还有个别把持不住婚内出轨的。我觉得中年并不是一个年龄问题,而是一个终于了空闲的阶段,然而这个空闲需要填补,才开始了眼花缭乱的消遣,亦或是庸人自扰的琢磨,变着法的用物质或精神填充自己的空闲,结合之前我看到的关于信息密度影响大脑对时间流速感知的文章,我的结论是幸福密码就在于不间断的获得新的信息,人在进化过程中成为了唯一可以进行理性思考的动物,人脑也是已知宇宙中最复杂的物质,获得信息是理性的基础,以至于人脑对于新信息如饥似渴。我们品尝没吃过的美食,体验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听同事间的八卦,看影视剧里的故事都是在获取新的信息,全神贯注的心流主要存在于工作当中,正是高速理性思考处理信息的过程,并且还能持续获得正反馈,而且工作的效果往往不会总是立刻出现,这种延时效果还能帮助控制阈值的提升。而连续打游戏、刷抖音过后的空虚感,则是信息密度过高,即时满足太强,导致结束后密度突然下降,同时缺少正反馈而带来的不适。这几年红火的抖音,进一步把用户信息密度阈值进行了提升,刷超过1小时抖音的大有人在,抖音不得不自己给他们加上休息一会的提醒,以前1小时一个电影都看不完,现在可能看了三四个电影解说,领略五六个地方的风景,探究一番宇宙奥秘或者历史诡秘,还顺便欣赏了几个美女的舞蹈,几个精心准备的段子,还有个现象就是很多年轻人吃外卖几乎必须找个下饭的视频边看边吃了,因为这样同时获取的信息密度更高。

同样,用信息密度的角度来看待无聊,就是没有新的信息增量,就像现在的古偶剧很难有让人再看一遍的欲望,但像甄嬛传这类细思极恐的内容极多,可以不断挖掘的电视剧就有人看了一遍又一遍,遍遍都有新感觉。禅师不断打坐放空自己,打断自己的意识流,就是把自己接受信息密度的阈值降低到几乎为0,从而感受到一花一世界的美妙。所以普通人也好,明星富豪也罢,一旦信息密度的阈值达到高点,就都只能感受到无趣,这时要么忍受随之而来的痛苦,要么进一步提升享乐水平或者拓展边际,甚至变态也在所不惜,以至于突破到更高的阈值,但没人能无限的提高下去,我们更多的是在有限的条件下,拓展信息获取边际,这就解释了中年男性往往会多一些稀奇古怪的爱好,而此时的女性往往被孩子家庭拖累,并没有那么多空闲可以挥霍,如果有话,就像我的妻子,从烘焙,美甲,刺绣,乐高玩到现在的做手办,比一般的男的爱好还广泛。

综上所述,幸福的密码,在于合理的管理自己的信息密度阈值,1.游戏、抖音这些缺少正反馈,但即时反馈特别多的消遣要有一定克制,适当找一些延时满足的事来做,防止阈值越来越高,2.工作上如果可以获得正反馈,就要好好把握机会,发掘自己的心流时刻,3.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改善提高自己的生活条件,但绝不能以此为主要的获取幸福方法,4.如果有空闲,可以把过去没有时间做的爱好尝试一下,或者与身边的朋友一起做一些感兴趣的事,5.压力特别大的,可以尝试冥想这类停止思考的方法,主动降低阈值,6.存在自我认知困惑的,比如自卑或者社恐,要找到正确的信息来源,听取专家的建议,采取正确的方法,比如不要试图控制自己不能控制的事,7.保持学习的习惯,这点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难,主要是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有用但是密度低,感知上并不舒服,但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筛选信息的能力,各个领域的顶尖学者,在年迈以后往往充满智慧,满怀慈爱,又能风趣幽默,也从不去超市抢鸡蛋,修养需要有用知识的灌溉,也能丰富我们的自我认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