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浑诗解三百六十六
下第归朱方寄刘三复
许浑
素衣京洛尘,归棹过南津。
故里迹犹在,旧交心更亲。
月高萧寺夜,风暖庾楼春。
诗酒应无暇,朝朝问旅人。
【注解】
1. 下第:科举时代考试不中者曰下第,又称落第。唐 韦应物诗:“下第常称屈,少年心独轻。”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一:“开宝六年,下第人徐士廉挝登闻鼓,言久困场屋。”
2. 朱方:春秋时吴地名。治所在今江苏省丹徒县东南。《左传·昭公四年》:“秋七月, 楚子以诸侯伐吴……使屈申围朱方。” 杜预注:“朱方,吴邑。”
3. ]刘三复:润州句容(今江苏句容)人。穆宗长庆初任金坛尉,二年(822)为浙西观察使李德裕掌书记。文宗大和三年(829)随德裕徙镇义成,四年又徙西川。七年德裕拜相,荐为主客员外郎。八年随德裕再镇浙西,九年府罢。开成元年(836)随德裕三镇浙西,二年徙淮南。五年入朝为谏议大夫,迁给事中。武宗会昌四年(844)任刑部侍郎、弘文馆学士判馆事,未几卒。
4. 素衣:布衣。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故称。《荀子·大略》:“古之贤人,贱为布衣,贫为匹夫。”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餘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
5. 京洛:洛阳的别称。因东周、东汉均建都于此,故名。汉班固 《东都赋》:“子徒习秦阿房之造天,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
6. 萧寺: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
7. 庾楼: 指风流儒雅之场所。宋陆游 《入蜀记》卷四:“楼正对庐山之双剑峯,北临大江,气象雄丽…… 庾亮尝为江荆豫州刺史,其实则治武昌。若武昌南楼名庾楼,犹有理,......”。
简译:
我的归舟刚刚过了朱方的南津,布衣上还带有京城洛阳之地的风尘呀。
想起你这个旧友心里尤其觉得亲切,之前我们在故里的往事历历在目。
月明的萧寺之夜我们一起吟诗,春天暖风吹拂的庾楼上我们把酒共欢。
以后我恐怕没有时间和你一块喝酒吟诗了,因为我准备北游塞上,天天都会在旅途中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