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与你何干?
年轻的时候阅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种行云流水的过瘾。重新读这本书,你会发现本来以为真的轻,其实一点都不轻。
1984年,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成为全球畅销书。被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不断打扰的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1929- ),决定从隔年开始尽量不再接受采访。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即便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揭晓之前,总是有消息传说他在候选名单之上,昆德拉还是在公众面前保持静默。
喜欢读爱情小说的人,可以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发现有如霸道总裁恋爱史般的惊喜。喜欢读法国俄罗斯经典小说的人,可以读到哲学版的爱情来了怎么办的深度。
愛情,哲学,思考,几乎是三位一体般的持续出现在昆德拉的作品之中。《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本小说中的三个主角,似乎也可以对应到这三个元素。
人类思考,上帝发笑
外科医师托马斯习惯跟各色美女发生露水友谊,他的画家情人萨比娜,在渴望自由的外表之下,有著希望安定的心。一直到托马斯遇到来自小镇的特蕾莎,他才安定下来。
小说故事时间设定在1968年「布拉格之春」前後,政治带来的社会与心理动荡,蔓延到这三个人身上。选择媚俗和遗忘,你的人生就可以过得非常轻盈。坚持信念,你的人生就会被辗压被驱赶。从个人层面来说,小说探讨了灵与肉的关系。从哲学层面来说,小说凸显了历史和生命的对话,以及你的选择所代表的意义。
纯真的特蕾莎,代表真挚的爱情。生活态度有点放任的托马斯,代表哲学的似是而非。心理所想跟真正行动之间有落差的萨比娜,她代表「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人类。
为什么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呢?因为人们愈思索,真理离他愈远。人们愈思索,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愈远。因为人从来就跟他想象中的自己不一样。
昆德拉在获颁耶路撒冷文学奖的演讲词中曾如是说。
人們會思考的这个动作经常是「果」,你是由于某个「因」才会如此做。解决了这个「因」所触发的问题,「果」可能就被随手一丢。人们可能因此,误以为自己是习惯思考的动物。然而,并不是。除非,你能养成深度思考,持续思考的习惯。否则,随性的,随机的思考,只是随波逐流的媚俗。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名言说道:「未经检视考验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人生。」托馬斯,特蕾莎和萨比娜,就跟昆德拉本人一样,他们遇到了布拉格之春,这个历史事件的考验。作为读者的我们,则得到检视他们的人生值不值得的机会。
夹叙夹议的复调叙事
本来大学主修哲学的昆德拉,从小就喜歡閱讀,喜欢写诗,喜欢画画,喜欢作曲。他的父亲曾任音乐学院院长,他对音乐的认识跟造诣,从小就得到培养。后来,他转学到布拉格电影学院学习,毕业之后留校教授世界文学。
昆德拉寫小说《玩笑》,写《小说的艺术》,写剧本《雅克和他的主人》等作品。一直到1968年,顺遂的人生才突然被按下暂停键。教职没了,想开出租车也因为身份问题不被允许。有段时间,他甚至在杂志开设星座专栏来维生。他在1974年跟夫人移居到法国,81年获得法国籍,84年因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畅销而生活大大得到改善。等到这部小说被翻拍成电影热映,昆德拉变成了全世界范围的名小说家。
喜歡閱讀,喜欢古典音乐的昆德拉,他的作品几乎都有「复调叙事」的特点:叙事的视角跟时间的视角会交错进行,客观叙事的同时还会插入作者主观的评论。最重要的是,他始终保持著一定的幽默感。
昆德拉夹叙夹议的笔法,会让刚开始看小说的人,眼睛为之一亮,深受吸引。尤其是因为主题涉及了爱情,很多人会因此入坑。小说老饕和文学创作者,则会想要探究思考之重跟故事之轻,这两者之间怎么保持平衡。
有些人指责昆德拉不够纯粹,严肃得不够彻底,不能被视为有深度的创作者。但是,这个不屑,根本就是让上帝发笑的随机性思考行为。
这个不屑,恰恰就是昆德拉永远要攻击的「媚俗」:你哭不是因为悲恸,而是为了在这个时间点表达悲恸。你笑不是因为快乐,而是因为你如果快乐就应该笑出来,而且要被看见。
事情比你想的要复杂
昆德拉将小说形容成一块神秘之地,是最崇高的艺术形式之一。他认为,小说可以展现深刻复杂的精神,是哲学、社会学,任何学科都照不进的神秘区域。
所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部爱情小说吗?是的。它是。
然而,诚如昆德拉曾说过的一句话:「事情比你想的要复杂」。
这是一部关于重的小说--你需要别人身体的重,你的心灵会产生想要负责任的感觉。
也是一部关于轻的小说—为了摆脱世俗而向往的轻,和遗忘所产生的轻,并不轻。
同样来自捷克的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他的名作《过于喧嚣的孤独》描写一个在废品站吵杂异常的地下室,工作三十五年的人的思索跟生活。他的生活让他难以承受,但是,他也没法回到地面过一般人习惯的生活。
为了逃离布拉格生活的种种压迫,托马斯听从萨比娜的建议,带着特蕾莎到乡下生活。托马斯更担心他会因此无法发挥自己专长的特蕾莎说:
我没有使命。任何人都有使命。当你发现自己是自由的,没有任何使命时,便是一种极大的解脱。
阅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需要深究里面到底在传达什么使命。但是,我们的确可以感受到三个主人翁身上所散发出来「过于喧嚣的孤独」。
我们已经习惯了我们的日日夜夜如何地运行,有人透过文字展示了有些轻的背后有著我们难以承担的重。千万不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否则,那就是随波逐流的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