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鲜背后,是什么?

《中国机长》仅上映9天票房就突破20亿,成为了中国影史上第19部票房过20亿的影片。
观影后不难发现,其实电影画面效果和故事情节并非无可挑剔,票房大获成功的背后,最大的因素还是依托于真实事件改编。
相信很多人和我有同样的感受,看完电影后,“四川8633,成都叫你”这句话久久回响。
9800米高空,零下40度,34分钟,128条人命。一个被突入其来的释压瞬间拉出窗外大难不死坚守岗位的副机长,一个在零下40度极度缺氧下精准操作的机长,一个第一时间接过副驾工作的第二机长,一班镇定自若的机组成员,这才有了四川8633航班上所有人的重生,也造就了民航历史上的奇迹。
8633出事时下面全是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一个不慎就可能是飞机撞山,事后回想这起事件,机长刘传健只是一遍遍说“全靠经验判断”。我想,在挡风玻璃破裂的那一瞬间,他或许也知道自己也许没有希望了,但他要试一试。但就是这个“试一试”,让奇迹诞生了,而奇迹的另一个名字,就是专业。
在转业到川航之前,机长刘传健是一名轰炸机飞行员。在空军学校学习的 11 年中,刘传健接受过无数次应急训练。这条航线他从当兵开始到现在,已经飞过不下 100 次。山脉、河流、地形,他都了然于心,哪怕不依靠仪表上的数据,他也可以「盲飞」。在 7000 多米的高空坚持了 10 多分钟,他成功的飞出了青藏高原。
在接受采访时,刘传健说,每一个人都很平凡。我想,正是秉承着这种平凡之人的思想,才能在一次又一次平凡的飞行中,安全的把自己的乘客送回家。
前天,央视曝光了一组照片,让我们看到了阅兵直播中,那些“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解说员的真实状态。
为了保证好的身体状态,他们要一边吸氧一边备稿。
阅兵解说非比寻常,全程以“秒”计算,差一秒、一步都不行。而且播音和我们平时说话不一样,要一直提着气才能高亢洪亮,铿锵有力。
光彩卓越的背后,往往是常人想象不到的付出。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的风光,而这风光,其实都是苦难铸成的勋章。
原文来自:《不约客》ID:buyue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