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财务人”已经清退、出家……财务人怎么招惹这个社会了?
这两天被《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刷屏。讲的是在这些不遗余力的相互调侃90后当中,已经有一部分90 后已经找到人生新方向:他们宣布成佛了。
曾几何时,我们万分的相信一个真理:会计越老越吃香。
因为潜意识里,我们都觉得会计是一份非常讲究实务的工作,谁的计算器按的快,谁的excel做的好,谁的报表整理的清晰,谁就能获得更好的职场晋升之路,而这一切非老员工莫属。
只是职场向来就是个斗兽场,身处这其中的每一个财务人,不知什么时候就被改变了游戏规则,需要奋力相博才能在这里生存下来。“会计越老越容易被淘汰”成了新形势下的新场景。
而随着2017年会计行业改革的一步步加快,第一批即将被清退的财务人频发的迹象已经初露端倪。
前段时间网上疯狂的在讨论90后应该有多少存款,对于有些90后月薪五千的会计人来说,存款压根就没有。养得活自己就已经很不错了。
先来计算一下月入五千大概的消费水平:
扣除最低标准的五险一金,凑个整数算600,还剩4400;
扣除房租按照合租的最低水平1000/月,还剩3400;
扣除水电网煤气费平均300/月,还剩3100;
扣除日常交通通讯平均200/月,还剩2900;
扣除一日三餐零食点心水果周末聚餐平均2000/月,还剩900;
扣除生活必需品开销及各种学习培训平均500/月,还剩400。
一年12个月×400/月=4800元,这也就意味着,在北上广忙碌打拼了一整年,到头来攒的钱还不够双11帮女朋友清空个购物车。
就拿房租来说,房租是在北上广打拼的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压力来源,尤其是北京和上海,近两年房租上涨幅度比薪资增长快了很多,当真是寸土寸金。市中心一套50平米左右的两居室房租在4800以上,外环一个三居室的单间也要1000以上。
即使压力再大,90后并没有离开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他们和以前一样清晨起早挤地铁,晚上加班到深夜,周末逛街购物和朋友吃饭小聚,他们还是一样地努力赚钱养活自己。
90后没有与世俗的世界隔绝,没有不食人间烟火,没有飘飘成仙,更何况要想在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生存下去也不允许你四大皆空放弃世俗的一切成为一个真正的出家人。
90后出家了,是的,是他们的心出家了,而他们的身依然在红尘里坚强地站着。
月入五千的90后小会计,生活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生活的、工作的、情感的压力像一座小山时常压在他们身上,当他们没有足够的资本去改变生存环境和周遭复杂琐事,既然身体不能逃避,那就只能从心态来改变了。
佛系会计人
财务职场变迁太快,不进则退是唯一的准则
我的老乡是一名财务人,毕业时还没准备好自己的财务路要怎么走,就快速的卷进来,又被无情的推出去。每个人都觉得,会计既简单又稳定,既体面又多金,尤其是女孩子的最好选择。
事实是,老板可能愿意给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人机会,但没有人愿意给一个只会记账、做表、贴发票,其余一无是处,还不思进取的中年人机会。我国每年会计专业毕业的本科大学生超过10万人,加上专科、中专、成人专科、成人本科、硕士等各种毕业生群体,这个数据要扩充10倍,接近百万。
十分之一的本科生,即使在北上广月薪也在3000—5000之间,可想而知低水平会计群体的薪资水平在什么范围之内。既然做的是同样价值的工作,企业为什么不把机会留给薪水更低、精力更多、发展空间更大的应届毕业生呢。
所以说,25岁以后的财务人,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清醒的认知,知道自己的路该往哪里走,知道自己不努力可能会面临哪些职场危机,知道职业生涯的每一步该在什么时候实现,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竞争中有哪些劣势和优势。
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试错的机会,即使你能力不如别人企业也不会一开始就淘汰你,但是你不能深陷错误里不可自拔。职场是残酷的,但又是公平的,残酷体现在它似乎毫不留情,固守不进则退的唯一准则,而公平也是如此,它会及时清退跟不上自己步伐的人,给努力的人更多的机会。
财务人应尽早认识到自己面临的职场危机
我那个老乡最大的问题其实不是不够努力,而是从始至终只在一个平面上努力,没有对自己的现状做出调整。行业竞争太过激烈,高级财务人匮乏,低端财务人泛滥,财务总监尚且还在追求更高水平的进阶,自己作为食物链底端的弱者,却选择了原地等待灭绝。
我听她讲过,她刚来北京的那段日子,花时间考出了初级职称,后来工作渐渐忙了起来,中级职称的年限要求还不到,索性把学习和考证这些事情就放到了一旁,也再没有去招聘网站上看有没有跳槽到大企业的机会。
后来慢慢变成了“温水煮青蛙”,自己觉得每天这样工作也不错,看着时间一天天耗尽等着发薪休息,其实平静的水面下沸水已经开始冒泡,再想跳槽已经失去了当初的优势。
没有高学历,没有高含金量的证书,没有在高水平的岗位上有过工作历练,这些在旁人看来一眼就洞穿的劣势,却被很多像她一样的财务人选择性忽视。
眼界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努力的动力有多大,意识不到自己会面临的职场危机,就相当于上帝关上了门的时候,你却找不到哪里可以打开那扇窗。
财务人的职场危机说到底就是两件事,一没有足够专业的知识,二没有和好的平台匹配的足够的能力。知识决定了你站的有多高,能力决定了你走的有多远。当你尽早意识到自己在现在的岗位上没有什么出路的时候,你就该思考接下来自己要做什么才能打破这个瓶颈。
况且今年财务境遇又不同往年
●会计证取消,2000千万财务人似乎一下茫然了,想做会计下一步该怎么走?新《会计法》还加强了对会计的约束,会计成为一个高风险高危的行业。
●今年金税三期严打力度非常大,企业税务风险增大了,肯定会让一部分偷漏税的企业走向死亡,你担心吗?
●最近税务检查风暴来临,国地税联合稽查,很多企业的老板和财务被税务机关约谈,此时的财务们都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到处打听税务局是如何审查,而老板们却在安然喝茶,因为只有财务知道这里面的风险有多大!
●财务机器人上岗,基层核算会计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人工智能在银行对账、月末入款提醒、进销项差额提醒、增值税票真伪查验等业务流程效率极大提升,一场对于传统财务行业的变革正在进行中!
●实名制办税认证。税务机关仅受理已采集身份信息的办税人员申请的涉税事项,也就是说只有在国税实名认证后,才可以正常办税。办税人员风险陡然增大!
●税控开票软件升级严控。纳税人发生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的,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停止发放发票,直至收缴其结存的发票,并注销税控系统发行信息。
●“五证合一”或“三证合一”年底前务必办理。2018年1月1日前,请纳税人及时换照,也请及时办理税务登记号变更,否则明年会很麻烦了!
●会计“黑名单“制度,会计扣分制度,建立会计诚信档案。会计在任职期间的财务造假,需要追究终身,会计所有的会计记录需要保存至少10年,你的责任需要你终身背书,严重的可能坐牢,这不是危言耸听,是有真实案例的。
●可即便财务的生存状况已经如此艰难,薪资却仍旧低的惊人!一个较为明显的事实,在公司里,只有主管会计和财务负责人的工资待遇还说得过去,其他会计人员只能说待遇一般甚至偏低,外界对会计人员的地位认知是很偏颇的!
财务,一个应当在企业充当风险控制的岗位,却被偏偏扣上了做假账、挡子弹,还拿低薪的“替死鬼”。
打破焦虑的法则,就是让自己走出舒适区
其实职场最大的潜规则就是优胜劣汰,被清退也好,升职加薪也好,都是自己曾经走过的路指向的结局。不想做第一批即将被清退的财务人,那就走出舒适区,用自己的能力打破清退的法则。
2017年,当“多事之秋”遇上“一年之尾”,高危、严打、转型、忙到昏天黑天,快把财务人折磨崩溃了,确切说是快把从事记账、算账、报账的传统财务会计折磨崩溃了,而且随着多项改革的持续落地,2018年传统财务会计如若再不有所行动,可能将彻底崩溃了。
众所周知,没有任何一个行业能够比会计行业更加看重证书,为避免2018年传统财务会计面临的困境,财务人只有考取这张国家唯一认可、企业极力推崇的管理会计CMA证书。
与传统财务会计类证书不同,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作为新一代财务管理者的国际财务认证,是唯一被国家认可的管理会计认证。其知识体系包括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成本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控以及投融资决策等,与今年10月财政部颁布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的内容几乎一样。
另外,在2016年10月财政部颁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力争到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
可见,CMA培养的正是国家认可且急需的“懂财务、会管理、懂业务”的管理会计人才。而且近年来CMA已经受到众多世界500强企业的青睐。
●2010年中国银行积极支持员工考取CMA,对通过考试的员工奖励8000元;
●2011年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组织300多名骨干财务人员参加CMA认证培训;
●2014年海尔集团选派60名中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参加CMA认证培训;
●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通过内部数字平台对集团1300名财务人员和1700名管理人员进行在线CMA知识体系培训;等等......
在强生、卡特彼勒、统一、联想、用友、IBM等数千家企业的招聘中也明确标明CMA持证者优先,并将CMA作为晋升高管的重要考核条件。
有句话说的特别好,选择大于努力。
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同样,也没有人会随随便便屈服。职场也是如此,走到最后的永远都是在一次次挫败和一次次坚持中成长起来的人。
更多CMA考试相关问题,欢迎咨询优财官网:http://www.ucfo.com.cn#tg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