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谈吃

食記.韓國之旅

2019-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请叫我付先生

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喜歡別人稱我為「傅先生」,而不是「詩人」。或許是因為,自己漸漸有了煙火氣。當我在如此感慨的時候,我其實在寫一篇食評。我不是那個叫做「菜籃」的蔡瀾,故此,我或許寫不出超乎水準的食評,但是我覺得我寫的是另一種生活,是熟悉我的人,從未在我身上見過的一種生活。

老實說,我一直在想,如何才能寫出有趣的食記。畢竟,我不是美食家,甚至我也稱不得一個合格的食客,這全都有賴自己有著素食主義情節。可此次嚐鮮,卻讓我有了為之撰文的念頭,就好像失了味覺的舌頭,味蕾被重新激發,絢爛的味道如花般綻放。

在主食上餐前,我們叫了一瓶清酒,自己自助拿了些菜,一盤泡菜、一疊豆腐、一碗沙拉。泡菜以白菜做主菜,配上紅紅的辣椒,按照中國傳統的品食法,顏色亮麗統一,視覺感受強烈。色香味。色為紅色,鮮紅而熱情,就連店家的服務也十分熱情周到。豆腐看似十分清淡,我聞了聞,味不濃,清淡。筷子夾上一塊豆腐,豆腐很有彈性,因為豆腐容易不易夾取,這也是多數人喜用匙,而不是筷。豆腐入口便化,很是爽口。餐具也很有特色。我們慣用竹筷,而這家小店的筷子是銀製的,就手感上而言,感觸很別緻。嘗試過豆腐後,我夾了一片酸白菜。脆甜多汁,辣味漸濃,胃口振奮。

少頃,店家端上一盤魷魚鍋。周圍點綴著如意菜,主菜豐富,有魷魚、豬排、魚蛋、泡菜、紅蝦、年糕。這些食材皆是經過蒸煮熟透後,再澆上辣椒汁,似這類菜通常都是以獨特的醬料作為靈魂。我與同事二三人,不約而同地動筷了。一手拿著夾,一手拿著剪刀,將整個魷魚剪斷分食。腥味不再,肉嫩且彈性十足,讓我一直都懷疑這是先煎後蒸的結果。其中,讓我記憶最為深刻的是那環著魷魚的如意菜。主菜為熟食,而輔菜卻為涼菜,一熱一冷,層次分明,頗有講究,似作文章一般,講究鋪陳轉折,想必也是因為這般作法,我對這道菜會有如此的印象。某同事家屬廣州,廣州不奈辣味。起初,這道菜,該同事吃的津津有味,漸漸面色變紅,張口喘息,原是辣味開始發散。我覺得這不一般,因為就我對某同事的了解,一觸辣味,必然覺察。而這次讓自己辣的喘息,卻不常見。我細細品了品,原來這道菜中辣中帶甜,但是甜味不濃,這便不會喧賓奪主。

[图片上传失败...(image-7021b2-1551799504804)]

寫到這,我覺得我已經寫的差不多了。我不是第一次寫食記,但也別以為我是個會吃的人。我只是想多一種生活方式。畢竟,人的一生總要過,如果只在一個地方,只知道一種過這一生的方式,那也太乏味了。畢竟,我不是只在一個地方。我不需要看著電視去假裝自己過的豐富。如果本來能夠豐富的生活,過的單一;那是因為你早已對生活失去了樂趣。我可不想,所以我不僅僅要寫詩,我還要寫吃。

傅先生 寫於韓國首爾 2019年3月6號 晚上凌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