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老师解读2019天津卷14-15题
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素材
【素材解读】
今年古代诗歌阅读所选诗歌是唐朝杜甫的《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这是一首古体诗,体裁和2018年所选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相同,算是一种延续和暗示。在以往始终唐诗(律诗、绝句)宋词宋诗争雄的高考内容中,明确地体现出古体诗的地位。这也暗示着选修中《古代诗歌散文》这本书的重要性。
该诗是著名作者杜甫的非著名作品,这也符合天津选材的特点。本诗从题目可见,是山水诗作,前六句写山行之迹,晓行沾雾,至午方休。蚊蚋集,见地暖;凫鸭飞,见境幽。而“登顿”“欹倾”又可以想见路途崎岖。中间六句扣题中“驿”字,着力描写驿前之景。从驿望郡,通泉已近。水自山而注江,更见其绮丽。远山寂寞,遥望悠然;江光滋漫,晚照增辉。最后四句,未叙己情,见山水不足以舒忧。
第 14 题命题维度
【学科素养】
语文课程应注重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整体提高,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学生在鉴赏作品过程中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诗歌赏析考查学科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及文化传承与理解两个层面,诗歌题中审美鉴赏层面,包括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诗歌又是传统文化的瑰宝,理解诗意,品鉴诗歌,体味诗情可以陶冶情怀、提高语文素养。
【命题角度】
延续2018年的“四选一”,需要考生对诗歌内容、情感、手法、风格都有较为准确的理解。
解题维度
【易错点】
古诗鉴赏对诗歌意象和情感解读不准确,不能做到置身诗境,选择时不能联系文本,对“人远凫鸭乱”的理解出现偏差。
【解题思路】
B 项 “岸边在野鸭被诗人的到来惊扰” 理解错误。诗中说“人远凫鸭乱”,一个“远”字,交待了诗人并未靠近岸边野鸭,而鸭子之所以乱飞,是一种以动衬静的手法,用此来衬托环境的清幽。
(2)“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命题维度
【命题角度】
本题为描绘画面题,描绘诗歌的意境,是考生熟悉的题型,但是诗歌材料中没有提供相应的注释,意象好找,情感难以把握,语言不好组织,这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
解题维度
【易错点】
古诗鉴赏想象力不强,无法形成画面感或语言表达不准确、不过关,学生对这两句诗句的含意描述不准、不全。
【解题思路】
描绘画面题最关键的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给出的诗句,考生要做的就是根据其含义写出具体场景,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一般分三步:
第一,就是充分调动想象力,联想与其有关的具体场景。这一点就是说在理解诗词含义基础上去做,这也是诗歌赏析的关键。联想的时候充分调动自己的审美和欣赏能力。要想到既然题目问题是要求我们把具体画面写出来,它就一定会有美丽之处。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的美丽写出来!
第二,根据诗词语言特点,尽量描写生动形象。给出的诗词,一般都会有着明显的语言特点。你要去观察它是否运用了修辞或者其他表达技巧。描绘的时候要写出它的表达美在哪里,目的就是让这幅画面生动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第三,描绘画面语言精炼,突出重点。我们描写这个场景的时候记得语言运用要通顺,读起来条理清晰,思路跃然于纸上,给人以精炼有重点之感,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训练时,要培养学生使用四字短语进行赏析的习惯!!
(3)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4分)
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命题维度
【命题角度】
“诗言志”,诗歌的主要作用是抒情,所以考查情感是考生熟悉的题型,题干中“结合全诗”暗示情感从开头就有,“哪些”又暗示着答案不少于三点,“4分”意味着要分点描述。
解题维度
【易错点】
对诗题未认真领会,忽略注释,不关注诗歌环境描写,不重点品味诗歌结尾,都会导致学生情感分析不全或不准确。
【解题思路】
第一步:整体感知
关注诗歌中的意象,确定诗歌体裁,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
第二步:分析诗句
具体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
第三步:概括情感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的主旨或情感。
名篇名句默写
第 15 题命题维度
【学科素养】
考查学科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
【命题角度】(1)为刎颈之交
(2)兰泽多芳草
(3)上出重霄
(4)连峰去天不盈尺
(5)春水碧于天
(6)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今年的高考默写,重新回归到2017年的上下句默写,放弃了2018年情境类默写。原因之一可能是2019年试卷字数已近8000,比2018多了200多字。同时为了降低难度,才选用了这种方法。分值仍保持在 6 分,与2018年都是填写上句不同,这次有只有2句是填写上句的,难度降低不少,并且没有全语境类,对于考生来说,又是一大福音。从考查时代看,增加了现代诗中的《沁园春·长沙》,也许是向建国70周年致敬;从文体看,考查了两文和四诗,“诗”的比重略大。
解题维度
【解题思路】
今年的默写特别简单,需要关注几个常错字,比如“刎颈”中的“刎”,“重霄”中的“霄”,“岁月稠”中的“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