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UpIT•产品PMbook

被竞争思想毒害的我们

2015-03-24  本文已影响489人  锑星
Peter Thiel

这是我的YC创业课系列第5篇学习笔记

Intro

第五课的演讲者是 Peter Thiel,演讲主题是商业策略和垄断理论。Peter Thiel 是著名风险投资人,曾投资 Facebook。同时他也是一名对冲基金管理者,PayPal 创始人。

2014年他的《Zero To One》成为商业类最热销书籍。《从0到1》可不是讲如何由受变攻的[1],而是讲如何缔造一个具有真正价值和影响力的公司。

这次讲课的内容《Zero To One》里都包括了,所以我不会像记笔记那样把内容再一条条罗列出来。该书中文版已上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买一本看看。

正文

下课前一个同学问了 Peter Thiel 这么一个问题[2]:

假设有人毕业后去了高盛投行,工作了6个月后辞职,现在在斯坦福学习计算机,你会怎么建议他去反思自己的竞争优势?

Peter Thiel 笑着喝了口水,然后一本正经的说:

呃…我其实对心理治疗不太在行...所以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

下面的同学狂笑。Peter Thiel 继续说:

有一些针对商学院学生的研究报告,其中一个是关于哈佛商学院学生的。这些商学院毕业出来的人都有一些很明显的相同特质,就是特别的外向,特别不坚定,他们通常很容易达成共识,又没有什么创新。有点像在一个温室里,你把他们关在一起吃喝拉撒两年,然后他们就会系统性的,整齐划一的,做出错误的决定,急不可耐的追赶市场的最后一波。

1989年的时候,所有哈佛毕业生都挤破头想给 Mike Milken 效力。结果Milken 一两年后就因为垃圾债券的破事儿锒铛入狱。
当时的哈佛毕业生对硅谷或者科技行业没有表示任何兴趣,除了99年到2000年完美的赶上了科技行业泡沫的鼎盛时期。
他们也同时赶上了05年到07年的次贷危机,当然还有现在的房地产和私募行业等等。

Peter Thiel 黑的这种人很典型。他们不知道自己真正要做什么,但是只要什么最火,即使竞争非常激烈,他们也肯定会一窝蜂的挤过去。金融领域,互联网圈,甚至包括近几年炒的特别热的智能硬件、机器学习等等,到处是盲目跟风的现象。

当然 Peter Thiel 不是仅仅黑商学院。他补充说,我们可能经常黑商学院,黑哈佛,黑华尔街的人犯下愚蠢的错误,但是这些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就是被竞争蒙蔽了双眼,对一个事情进行了错误的判断。我们错误的以为一个东西做的人越多,竞争越是激烈,就越是有价值的。

幸福的公司各有各的幸福
不幸的公司拥有一样的不幸
不要竞争,要垄断

在大多数人的固有观念里,垄断是不好的,而竞争是市场的正常现象,是被鼓励的,正是自由市场里的竞争才让市场变得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甚至我们的教育体系所做的就是把我们打造成一个个在学校里比拼分数,进入社会互相厮杀竞争的「人」。

而 Peter Thiel 指出,竞争是愚蠢的。在商业世界里同质化的企业互相竞争,为了打败对方,他们会进行价格战,导致谁都没有盈利多少。他们会进行恶性竞争,费尽心思搞臭对方。一个企业本来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上,而不是在没有创新的情况下做同样的事情。

有人会说,企业的竞争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好事情。也许这些消费者考虑到的仅仅是那些企业竞争时讨好顾客所提供的福利和补贴。可当补贴停止的时候,消费者就不愿意再使用服务。如果企业可以停止竞争,把资金都花在改善服务上,那么即使没有补贴,顾客也是愿意留下来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企业因为价格战而导致盈利甚少的时候,他们对员工的压榨会更加狠。而那些有钱的垄断企业,比如google,facebook,员工的待遇就非常的好。可见商业竞争无论对于企业还是消费者来讲,都是没有好处的。

因此 Peter Thiel 提倡垄断。他指的垄断,不是政策上的垄断,而是指技术或者服务上的垄断。不是指一个企业通过关系或者政治手段独占一个资源,而是指一个企业通过创新,提供了一个前所唯有的出色的服务。这个出色,至少是行业里其他人的10倍以上。

在垄断的情况下,这个企业才可以把赚来的钱用心放在经营上,去研发创造,给世界提供更多的价值,而不需要和竞争对手一起烧钱。

所以 Peter 指出,创业者要看清楚,有时候竞争激烈的行业并不是最有前途的。而是应该去创新,提供独有的服务,把自己做成一个垄断性的企业,哪怕只是一个小市场里的垄断性企业。

Competition is for losers
竞争是给失败者的

这节课里 Peter 除了讲商业上的竞争,还特别从社会层面,分析了提倡竞争这种观点,对人们思想上产生的毒害。

Peter 以他自身为例子。他年轻时就是那种典型的「争当第一名」的学生,PK掉无数人进入斯坦福的法学院,毕业后又PK掉无数人进入最好的律师事务所。在这家纽约的律师事务所里,每个人都痛苦的想要离开,而外面的人都挤破头想要进来。当Peter辞职的时候,同事和他说:我不敢想象竟然可以离开这里,尽管我需要做的只是走出前门永不回来。可悲的地方就在于此,我们被竞争的思想给洗脑了,我们相信我们拼命奋斗,干掉其他所有竞争者后所取得的成就都是有价值的,如果我们觉得苦逼,觉得活的太累活的不开心,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从来没有去想过,这些盲目竞争所得到的结果,是不是真的我们想要的,我们从来没有停下脚步,去仔细想想,什么才是对自己来说最有价值的。

中国的学生又何尝不是被竞争的思想所毒害了?我从小学的时候开始学习奥数,为了进当地最好的初中。然后初中继续拼命读书,和同学们竞争PK,进最好的高中,然后高中继续竞争PK,为了考个好的大学。人人都像疯了一样,但是一个个都不迷茫,为了一个虚假美好的幻影而奋斗。

结果大学以后一个个都迷茫傻掉了,都无所适从。最好的办法就是再一次放进一个竞争的体系里,不再比分数,而是比业绩,比薪资,继续竞争,干掉一拨拨人,将自己的幸福基础建立在和别人的比较上。

我们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是善于竞争的,不竞争就会迷茫,恐慌。虽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但是看到大家都一股脑儿去做某件事情,高考那种竞争带来的充实感再一次降临,我们兴奋的一股脑儿「哗」的一声冲向一个地方,一会儿又「哗」的一声一股脑儿冲向另外一个地方:

「哗——」要考研!
「哗——」要出国!
「哗——」考证书!
「哗——」公务员!
「哗——」进外企!
「哗——」去旅行!
「哗——」去创业!

最重要的是问一问自己:什么才是真正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又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竞争,去发挥自己特长,创造独有的价值。

不要因为自己在竞争中PK掉很多人,就觉得这个成果对自己来说是有价值的,就有了一种人生赢家的错觉。

因为在竞争体系里,没有赢家,人人都是失败者[3]。

注释

[1] Peter Thiel 是同性恋。他积极参与争取 gay rights 的社会政治活动。
[2] Peter Thiel 原话:

Q: If someone worked at Goldman Sachs out of college and left after six months and is now studying CS at Stanford, how would you recommend rethinking their competitive advantage?
A: I am not great at the psychotherapy stuff, so I don't quite know how to solve this. There are these very odd studies they have done on people who go to business school, this one was done at th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where it's sort of the anti-Asbergers personality, where people are super extroverted, generally have low convictions, few ideas and you have sort of a hothouse environment you put all these people and for two years and at the end of it, they systematically end up, the largest cohort systematically ends up doing the wrong thing, they try to catch the last wave. in 1999 everyone tried to work with Mike Milken, this was a few years before he went to jail for all the junk bond stuff.
They were never interested in Silicon Valley or tech except for 1999, 2000 when they timed the dotcom bubble peaking perfectly. 2005 to 2007 was housing, private equity, stuff like this. This tendency for us to see competition as validation is very deep, I don't think there's some easy psychological formula to avoid this. I don't quite know how what sort of therapy to recommend.
My first starting point, which is only going to be maybe ten percent of the way, is to never underestimate how big a problem it is. We always think that this is something that afflicts other people. We always point to people in business school, people at Harvard or people on Wall Street, but it actually does afflict all of us to a very profound degree. We always think of advertising as this thing that works on other people, for all the stupid people who follow ads on TV, but they obviously work to some extent and they work to the disturbing extent on all of us and it's something we must work to overcome.

[3] Peter Thiel 原话:

We think of losers as the people who are slow on the track team in high school or do a little less well on standardized tests, and don't get into the right schools. So we always think of losers as people who can't compete and I want us to really rethink and re-value this and consider whether it's possible the competition itself is off.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锑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