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

习而时学之,不亦速乎?

2018-10-13  本文已影响0人  乐享其中的脑训练营

2018年10月11日,我们的007-138班今天成班啦!

我是被一句话吸引到007写作成长团中的——由输出倒逼输入。

特意查了这句话的出处(这就是倒逼的输入)。查到了ScalesTalk的创始人Scalers,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自称“游走在口译世界的IT从业者”。2014年起开始持续写作,迄今(2017年3月)共写作1100余天,累计110万余字。通过持续行动,做一件简单的事情,以此为突破口,单点切入,重构造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藉由1000天持续行动经验,提出“N阶持续行动”、“输出倒逼输入”等概念,发起1000天持续行动计划、口译100小时训练计划。2014年10月建立ScalersTalk成长会,将持续行动的经验总结为成长双系统理论框架,包括行动系统与学习系统。(哦,原来如此~)

对这句话如此有感,并能由此激发自己进入一个长达七年的学习成长团体,可能因为自己常常受益于此,也常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借此促进自己的学生提升学习成效吧。

活到老学到老,但不同的年龄阶段,就输入→输出vs. 输出→输入的模式来说,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未成年人最好的学习模式应该是输入→输出,不是以结果为目的的学习教养模式下,孩子的成长环境宽松,眼界和格局都会拓宽。博览群书、见多识广都是我们期盼孩子达成的状态。

成年人爱说:“你做那有什么用?” 何谓有用,何谓无用?有用的事,大抵是可以迅速抵达功名利禄的事。反之,则可谓是无用的事。我理解的有用就是有相应的输出端口,有可能获得明确的应用价值或回馈,比如,为了物理竞赛获奖而学习物理,为了升学顺利而背诵古诗词。

自我探索的过程中,不能只为有用而学习,因为有用是针对一定的目的来说的。如果只为了有用,一定会年纪轻轻就局限了自己的思维,功利了自己的内心。庄子曰:“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朋友圈也曾流转一篇陈道明的文章《做点儿无用的事》。著名主持人梁文道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但可惜可叹的是,处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一月一小考、半年一大考、三年一升学考,家长们的教育和孩子的学习都被迫采取了输出→输入策略。考什么,就学什么;考什么,就读什么;什么时候考,就什么时候学……

于是在需要探索自我的成长阶段,按部就班地读着一样的书,做着一样的试卷,走着一样的路,直到有一天的到来——高考填报志愿时,才意识到没有经过探索的自我,是多么的迷失。直到有一天,大学毕业时,才意识到自己选择读研究生只是因为除了继续上学以外,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才意识到自己选择考雅思只是因为很多同学都出国留学。

而成年人在人生中开始扮演多重角色,学习的时间变得弥足珍贵。在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但因为行动力不足或习惯性拖延的情况下,输出倒逼输入的学习策略,反倒变成了一种极为有效的成长方式。仅在今年,我已经在此模式的带动下,“被迫”输入了很多知识,锻炼了不少技能,也因此对这句话极为有感。

因为想给学生讲情商管理的课程(目标),还没有做准备时就先申报了课程计划(输出),由此倒逼自己大量研读相关书籍,学习相关课程,时时思考相关问题(输入),顺利完成了课程教学,还深受学生好评;因为想给学生传授职业规划的思想和方法(目标),也是先申报了职业规划的课程(输出),倒逼自己阶段性进行专业培训和学习,大量阅读专业书籍,并参加各种公益咨询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实际咨询技能(输入);因为想在未来通过教材和书籍的方式输出专业知识和技能(目标),倒逼自己进入了007写作成长团体(输出),学习写作知识,锻炼写作技能,积累写作经验(输入)。一个“逼”字,让拖延症状慢慢消失,也慢慢喜欢上这样看似有些“自虐”的自己。

说到底,这其实就是一种主动设立deadline的时间管理和行动管理方式吧。先给予自己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再逼迫自己不断学习,这样的学习模式对于成年人来说,更有针对性也更具效率,进步速度杠杠的!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到的东西,经常实践练习,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

其实,习而时学之,不亦速乎?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是一种提升效率的事吗?

007-138加油!也给自己加油!

高校心理学教师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职业生涯规划师 No.1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