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敲过几扇门?3扇?39扇?还是390扇?
我要搬家了,搬到好远好远的地方。住所的一切都已经打包好,除了一个木质书架。
这个书架其实不值什么钱,但很实用,收纳功能相当强大,一共6层,能装下我所有的书和部分日用品。
搬是搬不走了,车里已经装满;留在房间内,物业又不同意。于是,我开始问左邻右舍的邻居们,需不需要一个书架。
当然从最熟悉的邻居开始。说来惭愧,在这个小区里住了这许久,打过交道的居然只有右边隔壁的一户。我给右边邻居发了个信息,说我要搬走了,问他需不需要书架。得到的回复是,谢谢,不需要。
唉,这可怎么办啊?搬不走,又不知道送给谁,物业也不让留在房间里;物业的建议是要么送人,要么拉出小区,反正不能留在我的房间内或者小区的垃圾桶旁边。
整个小区一共1000多户,光我这一层估计就有几十户。我看了看长长的走廊两边依次整齐排列的门,没有一扇是开的。冷冷清清,安安静静。
第二天就要搬走了,必须得把这个事给搞定。
我硬着头皮,开始敲对门的门,无人应答;左边邻居的门,无人应答;对门的隔壁,无人应答;左边邻居的隔壁,无人应答;就这样,大概敲了五六七八家门,终于有个小姑娘警惕地在门那边问:“谁呀?”
“我是住在你隔壁的,你需要书架吗?”
听到我是住在隔壁的,小姑娘的声音顿时柔软了很多。
“好的呀,你等一下。”
“吱呀”一声,门开了,是个短发的姑娘。我领着她到我的房间门口看了看书架。她一眼就看上了,“好的呀,谢谢。”
我们一起把书架搬到她的房间。姑娘露出甜甜的笑,“谢谢你,小姐姐。”
“不客气。”我的心里松了一口气,敲开了一扇门,这个事总算是完成了。
回到我的房间,坐下来歇口气,扫视着空荡荡的房间,这是我生活过的地方,这是我在这座大城市的栖身之所,这是记录我的故事的小屋子。它不大,但装得下我的身影,装得下我的心情,装得下我的时光。住在这里的时候,房间里总是塞得满满的,各种用得到用不到的书,衣服,厨具,杂物,我总觉得它很小,但当所有的物件都被打包并移出房间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它比平时看上去要大得多。
正当我在整理离愁别绪的时候,房间的门响了,”咚咚咚”,门外传来了那个小姑娘的声音,我打开门,“小姐姐,不好意思,我试了一下,我的房间装不下了,所以不好意思。要不我们看看还有没有别人需要。”
"好的,没关系。”我的表情波澜不惊,内心的OS,“OMG,怎么办?”
眼下最方便的方法是把它拆了扔出去,但我有点于心不忍。打量了一下书架,它陪伴了我4年,每一块木板都是我亲手安装的,每一颗钉子都是我自己砸进去的,背板安装得有点歪歪扭扭,嗯,那是我粗糙的木工活。
最近的朋友在几公里之外,但车上已经装满了,没办法把它拉过去。站在走廊上,看着一扇扇紧闭的门,我是否还要再试一次?
试吧,我又试了一次。咚咚咚,“有人在吗?”整个公寓呈“口”字形分布,我把我所住的这个边敲了个遍,至少有20多家吧,只有一家开门,那是个男生,但他不需要书架。我又走到另一边,没有一家开门。这是个休息日,不会都出去了吧?
敲了30多家,包括那个小姑娘,一共有4家人开门,但都没有成功地将书架送出去。看了看敲门敲红的手背,我第一次知道,敲门居然能把手敲成这样。
我还要继续吗?
继续。
我的心里想着,只要有一家人开门并需要书架,我就没有白敲。整个公寓1000多户,我就不信,遇不到一个有缘的人。
下一家,没有人回应;再下一家,没有人回应;再下一家,也没有任何人回应。
我站在空空荡荡的走廊上,看着红红的手,叹了口气。早知道从刚开始就把它拆了扔掉,省却这许多功夫;天地这么大,公寓的人这么多,难道就没有一个人需要吗?
我不信。
又敲了3家。一个男生应了门,看上去是个萌萌的小伙子。我道明了来意。小伙子摸了一下头,“好呀。”原来他刚搬过来,正琢磨着要不要买一个书架。皆大欢喜,他正好需要,而我正好要送人。
就这样,在敲了39扇陌生人的门以后,我顺利地帮我的书架找到了新的主人。
这是个小小的生活插曲,前后不过一个多小时。我进行了3次尝试,敲39家陌生人的门,终于完成了目标。
我这个人脸皮薄,放在平时别说39扇,估计还没到第3家就放弃了。在平时的生活里,当遇到需要向朋友或者陌生人沟通甚至求助的时候,你敲过几扇门?3扇?39扇?还是390扇?
在找工作时,面试了3家不合适,你是不是就放弃了?在找对象时,相亲了3个不合适的,不是不是就放弃了?在新的工作中,遇见3个不合拍的领导,你是不是就放弃了?
如果你的任务是敲开一扇门,哪怕是敲了999扇门,都没有开门;只要敲开第1000扇门,那就是值得的。面对1000扇门,不要想着有多少扇敲不开,只要有一扇门为你而开,没有开的那些门就都不算什么。
《羊皮卷》中有一句话,坚持不懈,直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