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杂谈读书散文

心学杂谈(二)观岩中花论道,构筑意义世界

2020-08-20  本文已影响0人  nanchina

作者:卢仲南

       佛教禅宗有佛祖拈花一笑的传说,迦叶尊者会意得衣钵真传;还真巧,心学上还真有王阳明与友人观岩中花论道的绝妙故事。

     《传习录》中有个故事,据说有一次王阳明与朋友同游南镇,友人指着岩中花树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朋友问王阳明,既然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花与我心有什么关系?看似求教分明是挖了个坑,想套路王阳明。阳明的回答也很有意思,他分了两种状态:第一种状态,你未看花时,这花和你同时归于寂,这个“寂”应该作孤寂理解,花和你都是存在的,但是彼此没有联系,是孤立的存在,就像置身在平行宇宙中,你不知道这花树的存在,花树和你也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属于孤立并存的关系;第二种状态,你既来看此花时,这花的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知道这花没在你的心外。这又怎么理解?心学把心当成一面镜子,把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映射形容的很恰当。意思是你看到这花的时候,一时明白起来,就是一时在心镜中显现出来,这花被你的心感知到了,你说花在不在你的心内?当然这花就不在你的心外了!注意阳明为什么说“一时明白起来”?因为花开只是一时的现象,只要你待得够久,甚至你还可以看到“一时凋落飘零”,还能够感受到花开花谢的整个过程。这时花和你的心产生了联系,主动构筑了一个意义世界:看到花开,你的心会感叹生命如同繁花似锦;看到花谢,你的心会伤感人生短暂。这就解释了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物质投射到意识中作用于意识,意识也可以反作用于物质(如果你要觉得好看摘上一朵,要觉得好吃摘上一篮,或者你想把花树移植到别处等);而这种意义联系是可以采取更为主动方式来选择。

        所以说心学不是某些人“望文生义”定义的唯心学说,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中国先贤的心学恰是在此基础之上,发挥了心灵意识的主动选择性,而不只被动的反作用;更活化了人的主动意识作用;而不是陷入到一种僵化的思维:认为意识不能决定物质的存在,而采取一种悲观被动的反作用;心学认为虽然心(意识)不能造物,但心(意识)可以通过主动的“借”助外部物质世界,采取更多更有效的方法来达成目标,何必死守生搬硬套的笨办法去“格物”或”造物”?

                                                                                                                                                           (  原创文章文责自负,欢迎转载,引用请标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