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对自律的认知

2023-01-29  本文已影响0人  一颗小米粒

前几天刚写过一篇文章《纠正对自律的认知》,认识到一个人的自律应该是全方位的身语意的自我管理,是思想、行动、语言的统一行动,而不仅仅是对某一个方面的严格要求。

这两天又读了两篇文章,不断完善我对自律的认知,系统地去认识自律,更好地落到实处。


一篇是《真正的自律,都是顺应人性的》(樊登读书)。主要意思是讲高级的自律应当要顺应人性。

一是要找准方向。有自知之明,在自己适合的领域,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在对的赛道上发力,而不能一边偏航一边死磕,否则只会让人在无尽的自我对抗中消耗能量。比如让姚明去当程序员,让周迅去打篮球等。方向不对,再努力也白费。

二是发自内心所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性且擅长的事情时,容易进入心流状态,无需外界施压,靠自觉自愿和主动,自律会水到渠成。

三是拆解目标。目标定得很宏大,如果没有具体措施,也很难完成,要设定阶段性的小目标,把梦想拆解成一个个可以量化的、每天能完成的具体指标,精细化管理,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四是培养习惯。把长期坚持的自律的行为,变成一种习惯模式,使之与自己的生活融为一体,甚至成为身体的一种本能,长久坚持,必迎来蜕变。


另一篇是《2023,我劝你活得堕落一点》(壹点灵心理)。写的是间歇性堕落,也是自律话题。

“间歇性堕落”是指没能一直坚持做事,在保持自律之间,出现一些“摆烂”的情况。比如节食一周,大吃大喝五天;运动六天,休息十天等。很多人觉得这样很浪费时间,我也曾是这样认为的。但这也是顺应人性的做法。

我与文章中举的例子小N和小米是同一种思维,认为在计划执行中,出现“间歇性堕落”,有时几天没看书、没写文、没锻炼身体,有两天看剧,有时控制不住食欲大吃一次,就有一种罪恶感,是一种“堕落”,会有极度的失控感,充满焦虑很痛苦。

但作者进行系统分析之后发现,整体而言,间歇性堕落对个人发展并没有多大影响。因为人不是机器,是需要休息的,休息时的彻底放松,才能让身体和心理上得到“充分的足够的休息”,才能保持稳定和进步。

堕落,也是一种爱自己的表现。消灭惰性违反人性。有惰性更要有坚持和努力的勇气,才会有更放松的人生。

那为什么很多人会把休息称为“堕落”?作者从心理层面去分析,认为跟成长环境有关。佛洛依德讲本我、自我、超我。自律主要来自超我,大部分人的自律是来源于权威和环境,一些规则和要求。特别指出父母如果比较严厉,孩子的超我就会比较强大,称为“虐待性”或“惩罚性的超我”,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发展出极度的自律,超我过分压榨本我,忽视和压抑本我的需求,让自我被迫自律,而且极其严格。

这种所谓的自律,是一种拉扯和内耗,极度消耗内在能量,极难维持。而且越想自律越难自律,越容易出现堕落的情况,而后恶性循环,自责自罚。

我的自律成因不是来自父母权威,我属于放养型,一切由自己做主,但最后的结果与上边所说情况差不多,形成原因我以后还需要仔细探究一番。

健康的自律又是怎样呢?作者认为应当是灵活的、适度的,而不是极度的,不是把懒惰和拖延完全消灭掉。超我发展较好的人,能跟自我形成良性互动,能意识到本能的欲望和超我目标之间的冲突,并作出合理选择。

间歇性堕落既在一段时间内照顾了超我的高强度自律要求,又在另一段时间内满足了本我的休息欲望,可以说,这也是另一种灵活的自律方式。

因此,想要拥有更为健康的自律应当这样去做:

一是在自律中规划不自律的部分。在规划前先了解自己的本性,给自己预留一点儿自我满足的空间,不可以像个精准的机器人一样。二是制定合理目标并不断调整,循序渐进,实际上是在调整本我与超我的平衡。三是让超我的声音变得温柔、鼓励和包容。原谅自己的一点堕落,温柔地关心而不是严厉地批评自己。

作者说,要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好的。当你真的关心、照顾自己时,那你的自律就不再是压迫性的、约束性的,而是内心和谐统一的主动选择。


受益匪浅,茅塞顿开。无论何时何事都要顺应人性。

反思自己的自律,尽管已是在不断调整之中,但还是有挫败感和焦虑感。第一篇所讲自己做的还可以,尤其是第二篇的深层次剖析和解读,正适合我当前现状,它解决了我目前的难题,疙瘩没有了,心情舒畅很多。以后自己可以按照文中所讲随时调整计划,适时适度适量安排一切,由内而外自发地去自律。

好好地爱自己、相信自己,人生更积极、也更松弛。

网图 侵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