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道家思想的现实意义—试谈《逍遥游》中的“逍遥”(44号 谢凯至

2019-01-13  本文已影响1人  三班遗民

    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的《逍遥游》堪称道家的经典之作,是道家的理论基础。它的中心内容是:顺乎自然,没有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申明了旨。 “至人”、“神人”、“圣人”的理想人格即“逍遥”——游于天地之间,其精神与宇宙一体,物我的境界消除,时空的限制无复,心灵无穷地开放。而要真正做到,就必须“无己”、“无功”、“无名”。作者当时处于战国时期“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腐败社会,写出这样的文章,有其积极的历史的意义。当今我们读这篇文章,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文章中,庄子追求“无待”、“无累”“无患”的“逍遥”,是一种理想中的主观与客观无任何对立或矛盾的个人自由自在的存在,表现出一种异于常人的神奇性能,具有某种神话式的幻想性。这种特性开阔人的心灵空间,拓展人的思想视野,使人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内涵达到新的境界。在当今中国,思想解放、科技松绑虽然较过去有了一定的进步,但还远远不够。靠学习照搬西方的技术,靠人口红利、廉价劳动力缩短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而技术创新创造还不知落后多少。有个资料这样写道,在汽车技术的创新中,近500年来中国为零。从获得诺奖的人数来看,我国过去是空白,近几年才有了一二个,自然科学的落后可想而知。我们天天谈要为人类做贡献,怏怏大国有何颜面!在时下的教育中,还有许多方面还是没有放开束缚,没有真正让学生创新创造的思想无拘无束在科学的天空中翱翔。千千万万个学子辛辛苦苦的学习钻研,也只是从书本到书本,很难成为科学尖端人才。所以现在提倡学习庄子的“逍遥”很有必要。

      要“逍遥”就要养成“无己”、“无功”、“无名”的人格。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价值观是道家的宗旨。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力极大提高,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物欲的诱惑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人们被外在的物质世界所主宰,追求金钱财富使许多人失去了人性,不择手段。激烈的竞争使人的心理失衡,人的关系畸型,人的道德伦丧;社会世界的发展越来越不堪设想,如何在功名利禄面前从容坦荡,如何保持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是全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当今社会很有必要学习道家思想,学习庄子的“逍遥”,陶冶自己的“无己”、“无功”、“无名”品格,为人类社会多做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