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的故事
1拆墙篇
子产,又名公孙侨,字子产,因其辅佐郑定公,郑简公20年,又称郑子产。 春秋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无论是《论语》还是《古文观止》,或其他古代文献都对子产有比较详细记载。子产其名流传甚广,得益于其远见卓识,超然于物外时外的品格,在政治和外交上的不朽贡献。

论语有记载:《宪问篇14》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 夫子对子产的评价是个懂得恩惠他人的人,说子西这个人,这个人哦,仿佛一言难尽,说管仲是个有才华的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三位名臣里,孔子评价最高的当属子产了。 其实,对于子产,本没有多少概念,只是有次偶然读到《古文观止》里有一篇文章-子产坏晋管垣,先看着他因为受到怠慢,“子产相郑伯以如晋,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便拆掉晋国的使馆院墙“子产使尽坏其馆之垣” ,就哈哈笑了起来——好个性情中人,后来见到他见招拆招,化解了别人对他的质问,“今吾子坏之,虽从都能戒,其若异客何?......若皆毁之,其何以共命?” “宾见无时,命不可知。若又勿坏,是无所藏币,以重罪也。敢请执事,将何所命之?”又不由得佩服他的睿智和口才。也是,虽是小国来访,你们借口国君有丧,不与接见,搁谁谁难受,不拆墙无人关注,拆墙了自然有人来问候。妙哉!

子产虽没有学过西方哲学,却深谙人性:对贵人当更贵,对流氓当更流氓。这一招比传统儒学那套满口仁义道德更加真实,更加可爱。这个道理其实是古今贯穿的:流氓象弹簧,你弱他更强。正如今天那个流氓川建国政府,企图向ZG索要赔偿费,说ZG防控不力,导致他们国家人口死伤惨重。明眼人都知道,他想转移内部矛盾,以期大选成功。你不理他,他会得寸进尺,妄图冻结他们欠下ZG的近千亿的债务。倘若子产在世,会怎么处理呢?
会不会再来一次拆墙——一举拿下台湾岛,秀秀肌肉,然后对高官公知们大喊一声:你们的亲属或国籍还在那个国家的,赶紧迁回来,我们要教训下那个太平洋的警察了? 大有可能。

相比之下,《子鱼论战》里面那位宋襄公则将已拥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作战条件浪费得一干二净。“天之弃商者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矣。”此天时也,然襄公大人“弗听”; 接下来“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及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也,请击之。”,此人和也,大人还是“不可”;最后”险隘而不列,天赞我也”此地利也,可是人家“古之为军也,不已阻碍也”,哎,无奈何,最后落得个“宋师败绩,公伤谷,门官歼焉”(宋军大败,公自己大腿也受伤,身边卫士全被歼”。,这还不算,国人皆咎公。(百姓都归罪于宋襄公)。
不仅2000多年前子鱼(襄公的司马,也就是一国最高军政长官)对其主公进行辛辣讽刺,2000多年后毛泽东更是直言“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这种满口仁义道德,结果为人不解的所谓王者风范,是否今天仍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