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故事,你有酒吗大学生活人物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2017-10-15  本文已影响85人  梓青彦

她是张作霖钦定的儿媳,17岁便嫁与张学良。

宋美龄的母亲是她的干妈,被视同为宋家第四个女儿。

她的才学让张学良自愧不如。

她是就是张学良原配夫人—于凤至。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01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于凤至在大泉眼村出生。

5岁时,进入私塾,素有“小才女”之称。

十一岁时由父母订下婚约,对方是小她3岁的张学良。

1913年考入并最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奉天女子师范学校。

1915年和张学良结为伉俪。

说到这段包办婚姻,最初张学良是万分不同意的。彼时的他,接受了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洗礼,父母包办婚姻让他一度十分抵触。他觉得这是旧社会的产物,是封建愚昧的产物。

他迟迟不肯去迎亲,逃了八天,最后张作霖想了个办法,打算谎称张学良生病然后把于凤至迎娶回张家。

事实证明,他想得太简单了。

于凤至虽然骨子里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女性,可她有自己的想法,新郎都没来,她怎么会答应直接嫁过去。

最后,还是张作霖想了个法子。

他把张学良叫过来,说:“汉卿,你娶了凤至后,可以让凤至和你娘住一块,你继续在外花花草草的我不会管你”。

看吧,有其父必有其子。

张学良思考再三,同意了,亲自前往余家迎娶于凤至。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02

婚后,两个人也算得上是相敬如宾。

于凤至比张学良大三岁,他唤她“大姐”,说实话,当初看《少帅》时听到这称呼我惊呆了,之后一查果真如此。

她虽是旧时代的女子,但是又有新时代女生的担当。

她主动对张作霖申请去大学听课,到了东北大学当了旁听生,顺利结业拿到大学文凭。

她认为男孩女孩都应该读书,在大泉眼村,她主动出资办学,免费入学,使得很多没有钱家的孩子得以上学,后来这学校改名为凤至小学。

她处事井井有条,思维缜密,深受公公张作霖的喜爱。本来张作霖提议这桩婚姻其一是为报答于父昔日救命之恩,其二是看中凤至“天生凤格”恰好与“将门虎子”凑一块。但于凤至进张家后,她落落大方,行事光明磊落,与大帅府上上下下关系良好,张作霖不由得高看她几眼。甚至,张作霖脾气上来时谁劝都不听,唯有这个儿媳一说话就能让他消气。

她是贤妻良母,他是花花公子。

可想而知,这份包办的婚姻带给彼此的痛苦。

婚后,张学良就继续秉承自己花花公子的习性,出入各种声乐场所,花天酒地,无所不用其极。

正如他自己所说,“平生无所好,唯一好女人”。

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有16位女人。基本上,他看上的就没有能逃离他手掌心的,可自始至终,他的妻子只有两位,一位是原配于凤至,一位是我们熟知的赵四小姐。

他就像她手里的风筝,她可以大度到不计较,明事理,任由他在外胡闹。可只要收一收线,他就会回来。

她曾经说过,“你在外怎么玩女人都可以,但是不准带回家里”。

他也一直遵循着,但还是出现了例外,那个例外就是赵四小姐,赵一荻。

03

赵一荻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契机。

1927年,她爱上了有夫之妇张学良,可能是爱惨了这个人,也有可能是被他花花公子的皮囊迷惑,竟然不顾父母意愿退婚。然后得知张学良受伤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一个人北上探望。

赵家也是一个重门风的家庭,赵父深感奇耻大辱,于是在赵一荻离开找家后立马发出声明,宣布赵一荻与赵家脱离关系。

本来赵一荻只是想去探望张学良,之后还会回来的。可是被父亲这么一搅和,她自知赵家回不去了,只能留在张学良身边。

而张学良也很无语,没见过这么上杆子把自家闺女往自己怀里送的。他虽是花花公子,但也是有原则的,答应于凤至的他必须做到。

最初,他和赵一荻的确是玩玩而已。可是,当他知道赵一荻为了他与赵家脱离了关系,他便不能坐视不理了。

于是,他带着赵回到张家。他对于凤至说,“可以让她当他秘书”。

于凤至摇了摇头,“不行”。

张学良怒了,拔出手枪,于凤至看着他没说话。

还能怎样呢?又不是第一次得知他外头有人了。

只是,当初她和他说好的,女人,他可以在外头玩,但是不准带回家来。

可他还是食言了。

于是,于凤至淡淡地回应道,“既然这样,那我们离婚吧。儿子归你,女儿归我”。

不得不说,这时候张学良再一次展示了他智商情商均低。

还是赵四小姐主动站出来挽回了这一局面。

她跪在于凤至面前,恳求道,“只要让我跟在汉卿身边就好,我不要名分,你永远是张夫人”。

看吧,如此通情达理,为了一个男的名分都可以不要了。张学良当时恐怕已经开始对她刮目相看了吧。

于凤至同意了。

不同意又能怎样?那个时代,就是这样子。他虽然有当下女性的魄力,可善良的她还是不忍心。

这件小插曲就此揭过了。

如果不发生后来的西安事变,他们三人估计可以一直生活在一起。

当然,这是后话了。

04

于凤至仍是女主人,是少帅夫人,而赵一荻没有夫人名分。

但是,她在张学良的心里仍是大姐,不是爱人。

他尊敬她,凡事喜欢与她商量。

可是,她不爱她。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发生。张学良协同杨虎城逼蒋抗日。

1937年,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作为妻子,于凤至忍痛离开三个孩子,陪伴张学良身边。

1940年,于凤至患上了乳腺癌,只有动手术才能活下去。祸不单行,他们的儿子于伦敦轰炸中脑部受损,也需要照顾。

张学良劝于凤至离开自己前往美国,他深知自己被囚,蒋介石不会马上放自己出来。只要于凤至能照顾好在外的三个孩子,就是对张家最大的功劳。并且希望她病好了可以帮他完成揭开“西安事变”真相的心愿。

于凤至答应了他的请求,把孩子接到美国,自己在美国开始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治疗。

她忍着痛苦动了三次手术。第三次手术时甚至不得已答应切除了自己的左乳,术后进行化疗期间,她头发几乎掉光了,她变得憔悴,瘦弱,瘦成皮包骨,当时体重不足45公斤。

幸运的是,她的性命终于保住了。

她终于有机会为张学良做些什么了。

05

这一切都坚持下来了,但是没有钱,孩子治病要钱,生活也要钱……

张学良指望不上,她只能靠自己。

在生病期间她已坚持学习英语,痊愈后她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口语。

出院后她开始买股票,然后赚了不少,挣的钱除了留着必需的其他都投资房地产。不得不说,她是一个眼光独到的投资人,遗传了于家经商的头脑。

有了钱后,她甚至购了两套房产,两座相邻的独立别墅,据说其中一座是伊丽莎白·泰勒生前居住的。她计划着,等时机成熟了,就把张学良和赵一荻接过来,她自己住一栋,他们俩一栋,然后生活在一起。

理想很美好。

可她却是傻得让人心疼。

在美期间,又为了张学良不被胁迫,她签了字。那一年是1964年,是他们分开的第24年。

那一年她67岁。

1964年7月4日,64岁的张学良与53岁的赵一荻正式结婚。

而她,虽然不承认与张学良解除婚姻关系,一直以张夫人自居,可他终究还是负了她。

有人说过,如果没有西安事变,张学良不会被蒋介石囚禁,赵一荻也不会有机会陪伴他多年。可以说,是西安事变成全了赵四小姐的爱情。

06

她是我写过的女人中最傻的、最坚忍的,没有之一。

即便与张幼仪相比,她也实在太傻。至少张在与徐离婚后人生开挂,事业做得风生水起,还能与前夫成为好友。而她,义无反顾地爱着一个根本不爱她的男人,为他付出了自己的一生,还没换来他的一顾。

她在美国整整度过了50年。这50年里,战病魔、炒股票、做地产,活生生把自己民国时期东北第一夫人转变成一位杰出的事业家,积累了一份难以置信的家业。

她想着,她能为他做的,只有多赚些钱,让他出来后不必困于金钱,依旧能像以前在大帅府那样过上优渥的生活。

她是这么舍不得他受一点苦,宁愿苦了自己,委屈了自己。

真的特傻,傻得让我一个女的都心疼不已。

她等了他50年,为他付出了这么多,却至死也没能再见张学良一面,这成了她一生之中最大的遗憾。

1990年3月17日,于凤至因心脏病离世,享年93岁。

她被安葬在洛杉矶玫瑰园公墓,墓碑上用英文写着:FENG TZE CHANG。CHANG在威妥玛拼音中翻译成中文“张”。

她的遗嘱是:死后所有的财产都留给张学良,在她墓旁又造了一处墓穴,等张学良百年之后来陪伴她。

但是,张学良去世后却与赵四小姐合葬,这一段情缘就此落下帷幕。

07

写于凤至的故事心是沉重的。

一个人到底可以怎样爱一个人?

一个人可以为另一个人做到何种境地?

她为了他,辛苦持家,在他被囚禁的那段日子里四处奔走。

她为了他,战胜病魔,炒股票,购置房产……在美国痴心等了他50年,可是临死之前都没能见到他。

而他,人人称之为“风流少帅”,身边的女人换了一个又一个。如果不是西安事变(感觉他就做了这一件好事),然后被蒋囚禁,那么他肯定还得继续游戏花丛。赵一荻的相伴,对他来说,可能是那段孤寂难忘的岁月最深的曙光,他最后选择了她也无可厚非。

她对他情深似海,可是盼不回他的一顾。

每一种深情都不值得被辜负。

可他最终还是辜负了她的深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