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前记:有人住高楼,有人在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怦然心动》是英国导演罗伯·莱纳根据德拉安南的小说改编而成的一部影片,讲述了一对青春期男孩女孩初恋的故事,影片风格清新活泼,采取男女主角互为叙事人的行进方式,两条心理线交叉,通过不同的性别视角展示了对成长、爱情和人性的思考。
影片的女主角朱莉是个活泼可爱、对生活富有激情的姑娘,她智慧有担当、生机勃勃,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周围的世界。在她的成长过程中,能够看到真正美的东西,“爬得越高,眼前的风景就越迷人”。为了守护心爱的梧桐树,敢于反抗施工者和警察;看到生命破壳而出的奇妙瞬间,会被吸引感动,作出研究“鸡孵蛋”的决定。在成长的路上,不断追求真正明亮永存的东西,活成了自己的女王。而男主角布莱斯是被动成长起来的,他懦弱自私,看不到自然的造化与神奇,不能在梧桐树被砍时,挺身而出,甚至因为家人毫无根据的猜疑,扔掉女主角的鸡蛋,看不到女主角身上宝贵的熠熠生辉的闪光点,好似“绣花枕头”,无知无趣又保守封闭。
诚然,人的成长过程是复杂的,家庭、学校、朋友……这些都是影响一个人成为怎样的人的因素,但是,人也是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的,一个人的文化价值认知、价值结构构建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的。用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用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而不只是听他人言说,一枚地在乎他人口中的形象,这才是健康有益的成长。我们长大不是为了成为我们曾经鄙夷过的那种人,而是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那个人,可能他(她)普通平凡,是芸芸众生中的“沧海之一粟”,但这就是对自我成长意义与价值最高的肯定。
影片中,男女主角的感情线索也是非常清晰明了的,带有初恋所特有的清新唯美与单纯,朱莉从7岁时对朱莱斯一见钟情,喜欢上了他那双明亮的眼睛,从此,开始了追逐自己的“初吻”之旅。这是朱莉爱情的萌芽期,她只是根据一双漂亮的眼睛来审视布莱斯、审视爱情,仅仅通过对外物的感官,这种爱是浅薄、经不住考验的。所以,才会有后来她对布莱斯感情的审视。朱莉对爱情的自我审视意识很强,她需要的伴侣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不是瞧不起她的,而是懂得尊重别人、拥有真正善良灵魂的人。布莱斯对朱莉则是唯恐避之不及,他对她的爱感到恐惧与慌乱,布莱斯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朱莉的心灵,从未与她进行真正的交谈,到后来,他发现了朱莉的善良,才意识到自己的浅薄与狭隘,爱上了朱莉的那双“明亮的眼睛”。
人们常说,爱情是令人盲目的。但是朱莉却能够领悟“整体不一定胜于局部总和”的道理,具有强烈的反省意识,去思考这个人到底值不值得自己的爱。与其说是女性意识的觉醒,不如说是理性与自我审视意识的发现。爱情追求的是精神上的交流与共鸣,而不仅是感官上的愉悦与审美。至于布莱斯能够发现自己的情感,“遇上如彩虹般绚丽的人”,并为之改变,则体现出了他爱情观的建立与健全。整部影片下来,处于朦胧阶段的两次牵手让人感到浪漫唯美,它暗示了男女主角的缘起、缘续。没有朱莉一直渴望的“初吻”,但是却依旧让人感动得一塌糊涂。
经典的影片总是多方位的,包涵的内容与思想也是繁多纷杂的。对人性的发现、审视与思考也是这部影片的亮点。朱莉全家为了支付叔叔丹尼尔的私人疗养费用而焦头烂额,虽有抱怨、吵架,但是他们之间是相互关爱体谅的,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试问,这么善良的一家人,有谁人会不喜欢呢?布莱斯的爸爸则是个恶毒骄横的人,他对周围的一切的“恶言恶语”,心底却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悲伤,自私懦弱,心底却有一道抹平不了的伤痕。人性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人性的美与恶,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有彼必有此。黑暗总是与光明并存,我们没有资格要求别人改变什么,但是,无论经历过什么,或者正在遭遇什么,都不要用讽刺漠然的眼光去看待周围,反而应该用一双更加柔和的眼睛去观察世界。
后记:有时落日泛起紫红的余晖,有时散发出橘红色的火光燃起天边的晚霞。在这绚烂的日落景象中,我看到了你那双依旧闪烁着光芒而不是空洞的眼睛,依旧是可遇不可求的怦然心动的感觉,慢慢领悟了父亲所说的整体胜于局部总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