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自然语文名师工作室第七次活动反思:这滋味儿不好受

2023-05-02  本文已影响0人  储能

一次偷懒的思考

为什么会选择《在劳动中成长》?

大概两三年前,我随姑父去乡下摘菜。鲜绿的长茎,叶片雕镂着祥云纹的蔬菜引起了我的注意,这家伙我认识。“哇,今天终于见到地里的茼蒿了!”我的惊天发现却引来众人的一番嘲笑。姑父对准“茼蒿”的底部,向后一拽,出土的是一个倒三角形的橙色物体。天啊,竟然是胡萝卜!胡萝卜没少吃,零件一个也不少的胡萝卜还真是第一次见。我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

所以,看到三个题目,我毫不犹豫选择了《在劳动中成长》。一来,它让我想起那次尴尬的经历;二来,想看看劳动小白的自己到底能挖出多少个“主旨坑”;三来,近几年劳动教育太热了,我也想趁着这个机会拓展一下中考娃的思维。

很快,素材确定:我参加了学校“我和蔬菜田吧有个约”的劳动实践活动。超快,种菜、摘菜、炒菜、卖菜四个事件也新鲜出炉。有了四大事件护航,还愁想不出三十个素材?

PPT一做,完美!就差起题目了。说实话,这次题目起的我真纠结啊,标题页空了好几天也不知道写什么。交题目前,看看我的那些主旨,有以“我”为中心人物,最终磨炼了个人的品质的;有以“他人”为中心人物,启发了自己的;还有“我们”一起完成的,体现团结互助、友谊美好的。个体,小方面;群体,大方面。时间紧,任务重,前有猛虎,后有追兵,来不及多想,《聚焦“大小”挖主旨》就是它了。

硬着头皮上交,内心相当忐忑。没有深思熟虑的题目竟然受到了表扬,看来,会长也被“大小”蒙蔽了双眼。那时也只有我自己知道,这个方法是经不起推敲的。果然,在点评环节,会长首先向我的“大小”开了炮——“大”“小”怎么教学生区分?个体就是小的?群体就是大的?坚持就是小的?尊重就是大的?

一系列的问题,轰炸着我的脑瓜仁。“是不是可以这样,既然把实践活动分成四个过程,方法不如改成‘聚焦事件的过程挖主旨’”。一语中的,这句话轻轻地点醒了我,却又像棒子重重地敲打着我,多么容易的方法呀,我怎么就没想到!真羞愧啊,我为自己思维的懒惰感到羞愧。

这种偷懒的滋味儿真不好受!

因为在第二部分你会发现,在万物互卷的时代,尤其是在这个卷起来毫无底线从无上限的工作室,真的,一次懒也偷不了!

小伙伴们这样做

最谦逊的,是宋姨。她既善于学习,又勇于开拓。《这不过是个开场》,我只是片面地以为立意可以是成功或失败对自己不过是个开场,忽略了将主旨引向纵深。而她围绕“二胡考级成功”这一素材,分别从事件(必备条件、二胡本身特点)、人物(对我的意义、对我与他人之间的意义)两方面进行追问,方法实用,还可素材迁移。每一次分享,她都觉得自己是小白。殊不知,她是我心中的大白,温暖而有力量。

佳佳,懂生活,爱美食,《粽子里的文化》最有道道。她以“我”为圆心,辐射到“家人”“邻里朋友”“老师”“陌生人”,美好生活的期待感、炫酷耀眼的科技感、以小见大的文化情怀,让她的主旨风暴多了几分灵动与韵味。

霄云老师的双语联谊,让我大呼过瘾。从名称用料到方法技术,从体验到延伸,每个点都能对应英语作文的主旨。我想她若教语文,一定也是非常受学生喜欢的语文老师。

英红老师的动作聚焦挖主旨,佳鑫的品质+目的挖主旨,孙芳老师的解读题干关键要素挖主旨,尤其是会长“5W”花式挖主旨,都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她们挖挖挖的快乐,仿佛也能看见学生方法到手后“哇哇哇”感叹。

你说,小伙伴们拿铲子嗖嗖地挖,我连小铲子都没有,这滋味儿能好受吗?

下一步,怎么做

主旨挖了这么多,最终只能留一个,所以还要学会筛选。

怎么筛?

自己驾驭不了的,不要。

细节描写难写的,不要。

选材链底层的,因人而异,选择要或者不要。

总之,适合自己的主旨,才是最好的主旨。

最后一句,希望下一次,我可以不羞愧且自豪地说:“这滋味儿真带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