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07】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https://img.haomeiwen.com/i4013350/5c85d06c2c29a44c.jpg)
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同样是汇报工作,有的同事讲得头头是道,老板听着频频点头;而有的同事却讲得云里雾里,老板听着不断皱眉。
为什么同样的工作内容,甚至是同样的工作成效,汇报起来有这么大的差距?
原来是他们汇报的逻辑不同,自然效果也就不同。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逻辑呢?当然有,这本《金字塔原理》,正好可以提升我们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01
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坦白的说,我在书中并有没有找到明确的定义,似乎是一个大家本来就应该知道的概念。
但经过反复阅读,金字塔原理实质是一个类似于金字塔的结构:把一件事情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用3到7个分论点进行支撑;每一个分论点,同样被3到7个论据支撑,如此反复,形似金字塔。
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满足大脑的两个需求:
①一次记忆不超过7个思想、概念或项目;
②找出逻辑关系。
而之所以能够满足这两个需求,是因为一个合格的金字塔,必须要符合三个最基本的原则:
①文章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
②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
③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顺序组织。
02
如何构建金字塔?
通常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初学者强烈推荐自上而下法。
如下图所示:
![](https://img.haomeiwen.com/i4013350/a2ec05f6c0773d11.jpg)
第一步,画出主体方框,并在方框中填入所要讨论的主题。
第二步,设想主要疑问。根据文章想要面对的对象,提出想要回答的问题。
第三步,写出序言。按照"背景-冲突-疑问-回答"的顺序,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要主体。
第四步,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推动金字塔走向下一层。
第五步,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如此推动金字塔层层向下发展。
在构建过程中,组织思想的逻辑顺序最为关键,一般只可能有演绎顺序、时间顺序、结构顺序和程度顺序四种。
03
如何使用金字塔?
一个好的金字塔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思考,能够更有效的概括出各组的思想,更准确的选择正确的逻辑顺序;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表达,尤其是可以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让受众紧跟着表达者的步伐;
最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准确的界定问题和结构化的分析问题。
面对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搞清楚这到底是一个什么问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4013350/6d8be742a03efeed.jpg)
问题,通常可以分成三个大类:
第一类,最常见的问题。图中的前三种情况,不知道如何从现状到目标?知道如何从现状到目标,但不知道对不对?知道对,但不知道如何实施。
第二类,常见问题的变形。图中四、五两种情况,知道方案、也在实施,但因为某种原因行不通?好几个方案,不知选哪一个?
第三类,可能但不常见的问题。途中的最后两种,要么不知目标,要么不知现状,要么两者都不知?
准确的界定完问题,接下来便是结构化分析问题,通常包含三个步骤。
第一步,收集信息资料。为了避免所收集的资料过于庞杂,可以在收集之前,或者收集过程中,提出各种假设,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如此,收集到的信息资料更加有效。
第二步,设计诊断框架。按照"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MECE法则,对问题进行分类。首先,呈现出有形的结构,既包括不同单位组成的系统,还包括各自完成的特定功能;其次,寻找因果关系;最后,将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进行分类,在各阶段做是非选择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4013350/7e3a12a3d3372789.jpg)
第三步,使用诊断框架。解决问题的诊断框架通常隐含在界定问题的序幕中,但使用者需要对行业有深入的了解和充分的知识,否则是难以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此外,如果对诊断框架一时难以把握,我们可以用逻辑树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
04
读完金字塔原理,不曾想用金字塔原理写一篇金字塔原理的读书笔记如此困难。
是因为原著不好?麦肯锡40年的经典培训教材,应该不存在!
是因为有书没有翻译好?我觉得有点可能,书中总有些词不达意的地方!
是因为自己认知水平太低?最大的可能,的确感觉很多地方零零散散、东拉西扯,没看太懂。
所幸,金字塔结构已深入我心,MECE法则亦刻入我脑,也算没白读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