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默读,对话文本

2021-11-18  本文已影响0人  一棵树的倒影

今天讲《植树的牧羊人》,备课的时候参考了肖特的课堂实录,这堂课我用两节课的时间。教会学生默读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对话文本。感觉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堂呈现出一部分同学积极回答问题争抢的状态,甚至有的同学站起来举手,不让他回答,就很着急的样子。这在三班这个往常都是沉闷的课堂中,这节课呈现出了勃勃生机,也算是一个小奇迹吧。

首先让学生默读,19~21段。圈划重点的语句和词语。学生展开分享在这一段当中。其实呈现出了很多的内容,比如牧羊人的特征,行为的思路,文章主旨,荒原的变化。再次引导学生去默读前面的内容,用一个主问题牧羊人做了一件什么事让荒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学生很容易地回答他做了一件事情种树。他为什么能够做成这一件事,一生只为一件事。于是学生带着这个主问题,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才能够做成种树这一件事,引起了荒原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于是学生去默读,圈画重点语句,学生归纳出了以下的品质:认真、仔细、坚持、平和、安静、沉默、无私。等等,这些都是基于文本提炼出来的,最后让学生填写一个句子,只有什么才会有奇迹。拓展一生只为一件事的叶圣陶等人的事例。

我告诉学生,这篇文章的存在本身也是一个奇迹,从而引出这是一篇小说是虚构的。为什么我们读起来还是如此的真实呢?就是采用了第一人称,我充当了一个见证者,非常的有代入感,让我成为每一个读者去见证种树的牧羊人。

其实还有点遗憾,为什么是植树的牧羊人,这里体现了他的无私奉献。他本来是放牧的可是羊吃树,于是他放弃了放牧,改为一心一意地种树。

作为教师何尝不是植树的牧羊人?一生只为一件事,用坚持把荒原变绿洲。去做只有上帝才能做的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