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故事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故事

四兄弟

2018-12-12  本文已影响18人  吴_1961

(故事纯属虚构,切勿对号入座)

呈祥、子兴、兴运、永昌四位是亲兄弟。

四兄弟取名倒是非常有文化,也很有寓意,父母给四兄弟所取的名号中,不难看出长辈对子女的殷切期望,渴望多子多福吉祥如意、永远兴旺昌盛。

一、孤儿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某一年老四永昌出生了,可不久后父亲因病去世。几年后,母亲也撒手人寰。

从此,四兄弟便成为孤儿。此时,老大呈祥也才14岁,老二子兴11岁,老三兴运9岁,老四永昌才5岁。

失去父母,生活自然越来越困难。幸好有叔叔婶婶、邻居们的接济,才勉强度日。可想而知,他们的生活有多么的艰难。呈祥长兄如父,努力撑起这个家庭,既要做饭洗衣,又要下地干活,还要供弟弟们上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本就比较穷苦,所以弟弟们通常小学毕业也就掇学了。

老四永昌小学毕业后,就给生产队放牛。清晨早早的起来到生产队牛栏屋牵出牛,有时会骑在牛背上,一路喊着“驾,驾”声,把牛赶去吃草。牛吃草同时,永昌也没有闲着,挥起镰刀割草,等牛吃饱,一担牛草也割好了。这时,永昌便会挑着草,赶着吃饱的牛慢慢地回到牛舍,拴住牛绳,回家吃早饭。耕田师傅自会去牛舍牵牛到地里耕田,劳作期间,永昌还要挑一担草去让耕牛歇息时吃。白天,永昌还要多多地打草,让牛晚上有草吃。日复一日,永昌也挣不了几个工分。永昌除了放牛,还担负起家里做饭的事来,让三位哥哥劳动回来,也能吃上一口热饭。

二、成家

几年过后,兄弟几个都长大成人,个个都是后生。大哥为了照顾弟弟们,早已过结婚年龄。邻居婶婶们急在心里,纷纷托媒给大哥介绍对象,怎乃兄弟四个只有一间房,当女方了解情况后均表示不愿下嫁。这样四兄弟在一起的生活又过了几年,生产队里倒是多了几个好劳力。

当老二子兴二十出头时,部队前来征兵。能报名参军在当时的农村不失为一条好出路,也是许许多多农村青年最渴望的, 于是子兴就去报名,通过体检,再过政审,终于在那年(60年代末)的冬天穿上绿军装,戴上大红花奔赴军营。子兴在部队服役期间,老大、老三、老四仨人依然过着白天去生产队挣工分,晚上各自想心事的生活。

虽然大哥呈祥已过三十,早已过娶妻生子的年龄,但他依然象个父亲,自己既然年龄渐大,就放下自己,却张罗起弟弟们的婚事。

在那个年代,当兵光荣,军人找对象相对农村青年容易许多。此时,大哥正在托人为老二子兴介绍对象呢。当子兴回家探亲时,经介绍,与一位离本村不远的姑娘相了亲。可能子兴是军人,穿了一身绿军装,看去很是帅气,居然一次相亲就成功了。

四兄弟中,无疑老二子兴是幸运的。

不多久,子兴退伍回来了,与那位相了亲订了婚名叫荷花的姑娘喜结良缘。

说说老三兴运。这时也到了恋爱结婚的年龄了,不知怎的,谈一个吹一个,渐渐的也成为大龄青年。

主要原因可能家里没房子吧,兄弟几个,还有二嫂都挤在一间屋子里。虽说房子是两层,可楼板、楼梯都是木结构,一有活动,响声实在很大。

兴运自己心想干脆就不找了。每天照样出工去生产队劳动,劳动时,自然有许多小伙子姑娘,还有一些已婚的年轻女子,有的丈夫在身边,有的不在身边。其中有位叫菊仙的年轻女子,人长得也漂亮,结婚不久,是外村嫁入,丈夫在外地工作。她也天天去生产队劳动,劳动时,兴运总是与菊仙挨得最近,如遇重体力活、脏活、累活,兴运必定会帮她一把。一来二去,便有了些意思。干柴遇烈火,兴运与菊仙好上了,一时间队里的人都知道了,当然只有菊仙的丈夫不知道(也许知道)。

有了相好,自然没人再给他介绍对象了。

几年后,菊仙丈夫回来了。丈夫很快觉察老婆的不安分,但他是个聪明人,什么也没说,只是将自己的老婆盯得紧紧的。兴运眼看没有机会,时间久了,只得作罢。

在二哥结婚前,老四永昌已去部队当兵。永昌在部队服役期间,表现不错,还入了党。4年后退伍回家,正是娶妻的年龄。正好此时,有媒人介绍远村王老汉家要招婿入赘。鉴于家里的实际情况,大哥作主,将四弟入赘王家。

若干年后,大哥在40岁时也喜结连理。听说爱人是二婚的,在头家未有生育。

此时,老二已经造了两间新房,便育有二子。日子虽然辛苦点,一家四口仍其乐融融。

老三一个人住在生产队的队屋里,自由自在。

老屋,大哥大嫂住着。

三、变故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改革开放的东风吹向大江南北,商品经济的发展撞击着每个国人的心。

此时,农村早已实现了承包制,田、地、山大多承包给各个农户自行生产经营。农民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想发家致富的思想冲击着每一根神经。

自然四兄弟也不例外,特别是老二子兴家。

村子里一些脑子活络的年轻人,早就跑到外面做起了生意,将本地的小商品贩运到全国各地,瞅着一个个口袋鼓鼓地,抽的香烟也都是高档的,如红塔山、云烟、大重九等,有的居然拿着大中华一路的分发。子兴眼看着,喳巴着嘴,很是羡慕。

子兴的两个儿子已逐渐长大。为了儿子、为了家庭,寻思着如何发家致富?他也学着别人投资做生意,苦于没资金,只好厚着脸皮向亲朋好友、邻居借贷,东拼西凑,凑起十多万元的本钱,进了许多货,运到西南某城市的小商品市场设摊经营,儿子负责销售。几年下来,怎乃儿子不争气,或许不善经营,不但未挣到什么钱,连本钱也悉数亏净。面对十几万的债务(九十年代初在农村实属一笔巨款),子兴心想如何还得上,心急一时想不开就自顾西去。

子兴走了,仍下老婆与孩子。

债权人见子兴人已不在,只好作罢,不再向他们孤儿寡母讨债。

老三兴运依然过着快乐的单身汉生活。有时在村里打些零工,挣些零花钱。地里种的粮食蔬菜自己吃不完,常常送给邻居们。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老毛病又犯了,一个大男人无处发泄,难受。这次,他又与一个有夫之妇搞上了,他们前后好了多年。不知怎的,某一天,人们发现他直直地躺在的屋子里,再也没有起来,走时还不到50岁。

四兄弟至此只剩两兄弟。

四、现状

子兴两个儿子失去父亲后,好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勤奋起来,先是帮人打工,很能吃苦。积累经验后,在家里做起了代加工的活,渐渐的有了一定资金后,办起了小规模服装加工厂。几年下来,不但还清了父亲手上的债务,还买了车,建了房。现在两个儿子都已结婚成家,自立门户,过着幸福的生活。只是苦了母亲,无伴相陪。

老四永昌入赘王家后,生有一儿一女,王老汉甚是高兴,对女婿也特别器重。女婿在王家也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份,爱护妻小,尊敬长辈。生产队劳动时也肯出力,得到大伙的赞赏,还被选为队长。在落实生产承包责任制时,永昌承包了屋后的一大片山地。他在山上开垦土地,栽上许多果树,还在山上建舍养了猪牛羊、鸡鸭鹅等。几年后,已然成为村里的首富。后被广大村民推选为村主任,现改任村党支部书记,正带领大家为创建美丽乡村做更多的贡献呢!

大哥大嫂婚后没生育,老俩口一直过着普通农民的生活,下地种粮种菜,自给自足,三六九赶赶集,买斤猪肉改善一下生活。

近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有些下降,身体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少下地劳动了。还好村里为他们办了低保。每天的中晚饭,老两口手牵手与其他老年朋友一起,准时来到了村里的老年食堂用餐。用餐标准是每人每餐两元钱,省事、省时、省力还省钱,多好,这都是新农村建设中为老年人办的实事做的好事。

一个小故事,可能不精彩,或许很老套。你说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