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冯小刚都不知道的IP,究竟是什么?

2015-08-24  本文已影响2331人  美天说

IP为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的缩写。知识产权,也称其为“知识财产权”,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财产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期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但是近几年由于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将IP视作公司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以及种种IP产品迅猛的市场表现,导致IP概念瞬间在中国炒热,那么什么是IP呢?

且给我两分钟,带你了解这个磨人的小妖精。

————憋说话,这是正经的分界线————

一、什么是IP

IP这个以往只会出现在法庭上的名词,最近一跃成为了互联网热词。但即使不是互联网业内人士,即使不熟悉“知识产权”这个概念,说起IP衍生成功产品的标杆,比如《小时代》,《花千骨》,《爸爸去哪儿》等成功案例,大众肯定不会陌生。《小时代》是青年作家郭敬明的一部长篇小说,围绕四个女生的成长过程展开曲折的故事。它的列三部曲每一部都是百万级销量,读者基础牢固。后郭敬明拍摄了同名电影《小时代》,已上映的三部票房累计超13亿人民币。2015年推出同名手游《小时代》也在安卓和ios平台同时上架。另外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是衍生自单机游戏《古剑奇谭:琴心剑魄今何在》的剧情小说《古剑奇谭·琴心剑魄》,后改编成电视剧《古剑奇谭》在视频平台上播出,该剧的网络点击率已逼近100亿大关。类似的还有最近正在热播的《花千骨》,我虽然没看过但一直知道它很火,但是夸张的是前几天在动车上和前座的六岁小正太聊天,他说他最爱看的就是花千骨,可见《花千骨》作为一部IP改编作品有多成功。

《古剑奇谭》宣传海报 《花千骨》宣传海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IP模式”主要就是指围绕一个“知识产权”作品或者形象开发衍生的影视作品,游戏,周边等等相关产品。

二、IP产业链概述

IP产业这个概念虽然近几年才被人们熟知,但是欧美国家早已发展的十分成熟。不管是漫威公司还是迪士尼公司,他们在IP产业内的表现都应成为我们学习的对象。漫威公司的超级英雄系列,《钢铁侠》、《蜘蛛侠》、《复仇者联盟》等等,由漫画衍生出同名超级英雄电影,以及服饰,数码产品配件等周边产品。迪士尼公司的《冰雪奇缘》等,由电影衍生出手机游戏以及其他周边产品。

从产业链来看,中国与欧美的模式是大同小异的,都是从文学创作或是漫画等创作出发,在创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市场定制相关内容,减少风险,生成优质的IP后衍生出动漫,游戏,书,影视等等产品,结合大数据定位目标受众制定合适的推广策略,促成消费者购买行为形成完整链条。

中国虽然引入了IP的商业开发系统,但并没有引入IP的商业核心理念。IP创造与故事创作,最本质的区别是,IP创造中,角色成型于故事之前,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先有故事才有角色,或通过故事来塑造角色。所以,IP的制作流程中,往往是先有角色的定型和宏观背景的设定,然后再通过角色来延展具体的故事。而在角色设定和宏观背景设定的同时,所谓的道德、勇气等价值观念也已被融入进去,因此当这些文化、伦理、哲学、道德等价值观真正向消费者呈现之前,其实也早已在角色身上有了非常好的体现。“人类普适的价值观、道德观,跨越文化、政治、人种、时间,可以跨越一切。这些东西,一千年前和现在没什么不同。”因此任何一个火起来的作品不会是偶然的:“所有成功作品,成功IP,都具备这些元素。”

一般而言,IP的呈现形式有8种,分别是玩具、动画、游戏、服装、互联网数码、糖果、出版、主题公园等。而IP之所以能够的在这些形式之间进行自由转换。原因是,由于IP追求的是价值、文化认同,所以消费者购买的其实不是产品的功能属性,而是情感寄托。因此,只要产品身上能够体现这些情感和文化元素,消费者并不会在乎产品的具体形式。这也是IP衍生品为何具有很好延展性的原因。“一种形式消亡了,IP可以切换到另一种新的形式里面去。现在国内兜售的是各种内容,买到的只是单一媒介呈现的品牌,并不能真正放到其他媒介形式的IP。所以这样的东西价值不会特别高,持续力和变现力会比较差。”

从国内现状来看,急功近利的思维弥散。去年年末曾经掀起一波IP购买的狂潮,大量日系,韩系和国产IP以天价卖出,涉及文学、动漫、网络剧等各个文化产业,然而其中90%以上都到了游戏公司手中。IP方的确是发了财,然而这些IP本身真的发展起来了吗?大部分游戏公司拿到IP授权后的做法是:将市场上成熟的玩法和数值挪用,再换上拿到授权IP的形象。这样做,产品的开发周期短、试错成本低,也无需大量调试即可马上上线捞钱。

但是这一做法的弊端也显而易见,这样急于变现只会是一揽子买卖,不利于IP模式的长远发展,但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也远不止于此,它会挫伤大众对IP的兴趣,最终在受众心中种下IP只是低质高重合的同一产品而已,长此以往,受众也就不愿意为此买单。

健康的IP应该是可以双向发展的,并且是从一而终的不仅可以从上游向下游流动,也可以下游向上游反向推动。比如《古剑奇谭》,游戏玩家出于对游戏的喜爱会去看改编的电视剧,而未玩过游戏的电视剧观众也可能会因为电视剧去玩原版游戏,这种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关系才是IP最健康的发展模式。还有一个例子是2014年上映的动漫大电影《十万个冷笑话》,《十冷》这个例子被大家举过无数遍,总结下来它穿透整个产业链的原因只有一条:遵从IP中打动用户的部分,简单来说就是“梗”。不管是动画、大电影还是手游,大家都夸它“良心”的原因是,无论是人物形象、情节设计还是场景,都充满了《十冷》独特的“梗”文化。

那么,我们将整个产业链进行优化

也就是说IP=品牌+合适的衍生品+市场营销

三、IP与品牌

游戏改编成影视作品如《仙剑》系列;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如电影《小时代》;漫画改变成电影如《十万个冷笑话》;海外作品改编如翻拍韩国电影《奇怪的她》的《重返20岁》;综艺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等韩国综艺节目风靡2014年电视荧屏,其中拍成大电影、衍生小游戏的不在话下,但是这些原版IP我们也不能直接视为版权。仅仅是理解成版权略显片面,可以说文化娱乐产业IP就是自成品牌,而品牌价值是会随着经营而改变的,所以不是一笔版权费就能等同于一个IP的价值,而IP的拥有者是可以一直从受众对IP的消费中获得报酬。

“”看一部抵两年“的《十万个冷笑话》

四、IP与内容

其实,IP最本质的内核依然是内容。不论是怎样发展,好的内容才是产业链的心脏。没有好的内容,再好的市场营销,再多的衍生品也无法吸引用户的注意,更无法说服用户乖乖掏出自己的钱包。文化产业,始终是内容当道,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文化娱乐产业包括电影、电视剧、综艺、小说、游戏、周边产品等,只要其中一项内容形式形成品牌价值,其余衍生产品也就依次蔓延,也就是说,IP就是小说、剧本、游戏、模式这样的内容源。如今日益注重自制内容的视频网站也无非是想自立招牌,自产自销,与其用别人的资源,成本高且被动,还不如自制优质的内容。

搜狐视频的《屌丝男士》一直保持着极高的点击量

五、IP变现与产业链延伸

其实谈来谈去,到头来都归结到怎么变现的问题上,正如视频网站有再美的蓝图,外界关心的只是它的财报和何时盈利。IP变现的过程就是一个文化产业链贯通的过程,当一个IP在一个领域崛起,要变现就要将其庞大,衍生到其他领域,进行二次、三次接二连三的创作,从一个IP发展成一个IP体系,从一个品牌发展成一个品牌集群,整体就是一个品牌与其衍生产品一起建队发展影响力。但也不是所有“IP变现”都能获得成功,好内容也要有好团队运营,此前韩寒的小说《一座城池》在改编成电影之后票房惨淡,郭敬明《小时代》的电视剧也远远不如电影受关注。从这两个例子的共同点可见,就是因为缺少核心关键人物韩寒与郭敬明的介入。

“变现”少不了与粉丝经济搭边,想让粉丝为IP的衍生产品买单,除了内容的影响力,IP的核心也是多多益善。

如《奔跑吧兄弟》首期邀请韩国原版的明星参与,其后还做了韩国专场,助其快速积攒人气,所以产业链不是复制延伸就够的,IP源的裙带效应需要嫁接一用。“IP模式”在文化产业界快速流行,也在“粉丝”与“观众”之间竖起了一道高高的审美围墙。在“IP模式”中,一部火爆作品对它的“粉丝”而言,已经不仅是消费关系,他们之间已经产生了情感黏性,其改编作品和衍生产品即使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完美”,“粉丝”也会热捧甚至“护短”。一个典型的案例是,电影《爸爸去哪儿》借着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东风,令人咋舌地斩获7亿元票房。不少专家批评“这根本就不是电影”,并对这部“不是电影的电影”竟然取得了如此高的市场份额表示无法理解。这种“无法理解”与影厅里家长孩子们合唱其主题曲的画面对比起来简直酸爽。

所以我们基本可以总结,产业链要向下延伸,拓展更多的相关IP源才是关键。目前最多的是文学,游戏等IP。在粉丝经济膨胀的今天,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将明星个人这个客观客体视作一个独立的IP源,延伸出一些个人定制的游戏,小说等等,当然,这是我目前的一种假想,且看之后的发展。

如果看完这篇文你脑洞一开赶上IP东风成为人森赢家,什么都不必说,请把大腿伸出来。(认真脸)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