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就误解了多动症(ADHD)!

2017-04-10  本文已影响0人  因心edu

总有妈妈抱怨,“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总是三分钟热度。!”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是一种病理状态,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神经学方面改变所至。

那么,关于多动症,你是否有些误解呢?

​1、多动症,长大就好了

“孩子调皮捣蛋不是很正常的吗?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有些家长以为孩子长大一点就能“安分懂事”了。

事实上呢?

约70%的多动症儿童会持续到青春期,会出现学习问题、自卑、社交障碍,甚至会出现吸毒、反社会等犯罪行为。国内曾对1292名违法犯罪青少年调查,发现其中有978名学龄期曾被诊断为多动症,患病率为75%。部分病例成年后,还留有性格和行为缺陷,这就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而到了成年阶段,会出现缺乏组织计划性、做事不专心等,使得学业失败、工作困难、金钱管理不善、人际关系及婚恋困难等。

由此可见,多动症在不同年龄段表现的形式是不一样的。

2、我娃是安静宝宝,不会得多动症

好动不代表多动,不好动不代表不是多动。

有点拗口……那我举个「安静多动症宝宝」的栗子好了:

多动症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所以判断一个孩子是不是多动症要从注意力方面去确定,而不是单纯的从孩子的行为表现上来判断。

警惕!“安静型多动症”,很容易就被忽视。


3、孩子多动,严加管教就好了

ADHD不是不良教养的结果,也不是孩子任性、不听话的结果。

很多家长自认为只要勤于管教就好了,却没有意识到多动症是实实在在的发育型障碍,它不是暂时的,不是儿童期的难管阶段,也不是孩子天生品质不好。

不正当的严加管教,只会给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更多的伤害,导致孩子更加叛逆,不利于孩子成长。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