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提升涨知识方法,效率,技術技藝

你与想要的生活之间,只差这三个习惯

2016-08-28  本文已影响21198人  彭小亮

生活中,除了“眼前的苟且”之外,我们总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美好愿望。

例如,我想在30岁之前环游世界一次、出一本书;在正职工作之外,还能凭着做自己喜欢的事赚到外快实现自我价值;认识一邦很牛的朋友,等等。

我们又总是大声疾呼:人生只有一次,一定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啊。

然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都过去了,你除了年龄变大了之外,其他没有任何的改变,还是过着以前的日子。并开始安慰自己说:人生嘛,要活在当下,要知足常乐;我现在的生活也挺好的呀,要吃有吃要喝有喝;我已经努力尝试过了,也许我就命中注定就这样了吧,其实平凡也挺好的……

于是,你就这样过完了平凡而又短暂的一生。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可悲和无奈?

其实也很正常,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所以那些成功了的人才会那么让人羡慕啊。

但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为啥就能成功呢?你为啥就不能?

日本作家小仓广在《做事的常识》一书中道出了答案。

成功人士之所以能成功,并不是他们智商有多高,情商有多棒,人格有多完美。只不过是掌握了做事成功的关键方法罢了。久而久之,这些方法养成了习惯。成功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你一定会很好奇,都有哪些关键方法呢?

方法我们先不说,先说做事成功的三个习惯,进而延伸出养成这些好习惯的具体方法。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三个关键习惯就是:立刻开始、坚持到底、不怕重复。

下面我们来分别阐述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想做一件事,却总是迟迟不能开始。

例如,我想做一个自己的公众平台。并于2015年8月就注册了,可是写了三两篇文章之后,就放下了,一直拖到今年3月份才又重新捡起来。中间8个月的时间就这么白白过去了,也不知道自己都干嘛去了。后来我就分析,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我怕,我怕每天盯在电脑前码字的辛苦,我怕坐久了会腰酸脖子痛,我怕看电脑时间长了眼睛难受…….这些我想象出来的恐惧真的把我吓唬住了。于是,这个愿望就这么搁浅了8个月。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做一件没有做过的事,就会不自觉的去想这件事中最困难的部分。因为人本来就有趋吉避凶的本能,对于未知或看不见的事总是特别的恐惧

例如,大部分的人都害怕在黑暗中行走,因为黑暗中看不清楚路况,总是害怕路上会有大石头或坑洞,让自己跌倒受伤。相反的,只要眼睛能看得见,即使是崎岖难行的路,只要注意脚步,就能避开危险。因此一般人宁愿选择难走的路,也不愿意在黑暗中行走。

由此可见,看不见的恐惧,才是令人害怕的真正原因。

然而,我们常讲的所谓“万事开头难”,这个难,多半是自己想象出来的

其实做事就像是让整地用的水泥滚轮动起来一样,在开始的时候会特别的沉重,但是一旦动起来,就会变得轻松很多(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事实上我们只要跳过自己吓自己的阶段,踏出第一步,就成功一半了。

开始就像拉滚轮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养成遇到事情立刻开始的习惯呢?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一些实用小技巧。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NO.1 制作“工作分解日程表”,把看似复杂的工作分解成每天必须完成的小任务,各个击破

很多时候我们不敢开始一件事情,就是因为我们一想到这个事就觉得很难很复杂。不知道从哪开始下手。于是就一天拖一天,时间就这样流失了,可是这件事情却没有任何进展。但是,如果我们把看似复杂的事情,分解到每天每时的一个一个小任务,并规定完成时限,然后把它写在纸上,完成一件就划掉一件。这样我们就不会被对于未知的恐惧扼杀了开始的勇气。而是只盯着这个小任务是否已经按时完成就可。而且完成一件划掉一件的方式,很能够激励自己,适时看到自己的进步,也会培养起坚持到底的信心。

例如我现在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一周一本书”计划,为了保证计划落实到位,我规划了每天的时间日程,按照时间顺序列出每天要完成的事项。每天晚上对今天的完成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填下面这张表。完成的打勾,未完成的打叉,并写明原因及整改措施。以此督促自己完成计划。

我的工作分解日程表

NO.2 把目标降低,从事情中最简单容易的部分开始着手

对抗应对复杂事情的恐惧,还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把看似复杂的事化解成简单易行的小事

例如我上面的“一周一本书”的计划,经常在公交车上看书这个阶段失败。而我每天上下班在公交车上的时间长达2个半小时之久,不想把这些时间白白浪费掉。可是又经常会因为工作太累,书还没拿出来就先睡着了,或者想放松一下去听音乐了。

为了改善这个状况,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把目标降低,也就是从“充分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时间看书”,变为“在上下班路上把书本打开”。于是,只要一上公交车,我就把书拿出来打开,不管我看还是不看,甚至还是不小心睡着,我都持续这么做。果然,这个方法竟然让没有时间看书的我,看完了越来越多的书。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之前定的目标太高,每每完不成任务就会有种挫败感,进而更打击开始的积极性。而后来降低门槛,我只要把书打开就好,就变得很容易完成,也很乐于去完成。神奇的是,很多时候就会想,既然书都打开了,就多少看点吧。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看书的习惯。

也许有人说,你这样把自己搞得也太累了吧?其实养成习惯了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坐公交时手里没有书,就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NO.3把终极目标化解为一个一个看得见的阶段目标

打过保龄球的朋友都知道,如果只瞄准球瓶是打不中的,因为太远,球总会偏离方向。但如果瞄准掷球线前端的三角形记号,就能大大提高打中的概率。我们做事也一样,如果眼睛只盯着最后的终极目标,常会因为终极目标的难以短期实现性,久而久之容易迷失方向偏离轨道。但如果把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一个看得见的阶段目标,每次做事时,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完成阶段目标上,就会变得更加有行动力,并且会因为阶段目标的易完成性而培养出继续坚持下去的信心。

书中写到作者参加马拉松比赛时,跑到20公里处,已经筋疲力尽,又恰好遇见一处上坡,往前看不见终点,往后看不见来路,感觉自己是实在跑不动了。可是他转念一想,如果完不成的话实在是太可惜了,同时以自己能看见的第三根电线杆为阶段目标,一边想象着跑完全程的成就感,一边朝着第三根电线杆前进。就这样,在腰椎骨刺尚未痊愈的情况下,跑完了生平第一次马拉松比赛。

NO.4设计自己的开工仪式

我们都有过在家里工作的经验,但在家工作时,很多工作都不能按照进度完成,不是容易被电视吸引,就是不小心和家人聊天聊得太开心而忘记手边的工作。其实就是因为在家里环境太舒适,很容易放松或分心,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了解了这一点后,我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就是每次在开始工作之前,先举行一个小的仪式。一定要先整理桌面,脱掉睡衣,换上方便活动的T恤衫和牛仔裤,再开始工作。你别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却能迅速让我从舒适慵懒的状态转换成积极有活力的状态,迅速进入投入工作。

NO.5用习惯培养习惯,同时做好两件事。

作者每天早晨都能准时出门慢跑,这一习惯的养成最大的功臣竟然是一只狗-----作者的爱犬健太君。原来是因为健太君最热爱的活动就是散步,甚至比三餐都重要,于是带健太君散步就成了每天必做的功课。后来作者就想,为什么不趁着这个机会顺便练习慢跑呢?这样久而久之,自然就培养了慢跑的习惯。有计划地利用原有的习惯和另一种习惯结合,往往能积极地创造出另一个更有效率的新习惯。

那么,看看你有哪些可以结合就习惯一起完成的事:

用习惯培养习惯

NO.6 练习正面思考,想象美好结果,赶走负面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迟迟不敢开始一件工作,就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已经把工作归类为一种又辛苦又讨厌的事,只要一想到就提不起劲、连动都不想动。甚至有一种逆反情绪,为什么我要做这种压根没人想做的事?

这种情况下,唯有练习正面思考,换个角度,想想做完这件事会对自己带来哪些“好处”?在开始工作之前先把心态调整好,做起事来也就事半功倍。所谓心态是第一位的,努力是第二位的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我们可以想象完成这件事之后会获得的成就感,想想事情结束后的美好结果,往往就能往我们立即开始并充满干劲。我在简书上写文章,其实也是一件很累的事,要占用大量的晚上、早上、上下班的时间去看大量的书,然后还要整理读书笔记,写书评,输出文章…….如果不是想象到文章发表后上个首页被大量阅读点赞转载这样的美好结果,恐怕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我相信在简书上写字的伙伴们也都是这么想的,对吧?

以上是做事成功的三个关键习惯当中的第一个:立刻开始。那么,事情开始了之后就一帆风顺了吗?当然不是,我们时常会因为外界的各种诱惑以及突发状况而分心,导致坚持不下去;或者好不容易坚持到“最后”了,却失败了,这个时候,我们如何提起勇气再开始一次?还是安慰自己说“反正我已经尽力了”。

篇幅关系,后面两个习惯,我们在下一篇文章中进行阐述。

或者你也可以自己去看这本《做事的常识》,亲自参悟第一手信息。说不定会更有收获呢。

另外,觉得有用的伙伴,欢迎点赞、转发、关注、打赏,鼓励小亮继续写作。


PS:后两篇文章已更新完毕,点击阅读。

@《你与想要的生活之间,只差这三个习惯(第二弹)》

@《你与想要的生活之间,只差这三个习惯(第三弹)》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