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之下如何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六育”教育活动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讲到那么了如何遵循教育学循环理论培养学生学习自尊心,那么我们如何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来提高我们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是学生的重要任务,但学习并不是学生唯一的任务,而且是学生全部精神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必须是与其它相结合起来共育的。他还说,学校不能只抓成绩,二是要组织整个集体和每一个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才能实现全面发展的思想。
我们国家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也一直在推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可是真正实行了那么多年,真正有效果的不多,很多的学校精神生活何其贫乏,特别是初中和高中,他们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习和考试成绩成了老师和学生的唯一目标,这样的状态就是导致学生厌学,完全靠自己的意志力在坚持,其中一部分嫉妒厌学的孩子很容易就被其它的兴趣所吸引,比如在学校找不到自己的价值,那么他就到学校外面去找自己的价值,部分孩子成为了社会上的混混,还有一部分人成迷于网络等,甚至读到中学就出现辍学的现象,这些孩子都是在学校里生活太单一,极度缺乏精神生活造成的。
最近这几年来,学校里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特别是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学生心理出现了问题,这背后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问题,他折射出了我们目前的教育,社会的问题,以及家庭的教育问题。这也是我们国家必须实行“双减”的一个方面。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学循环里,他有一个经验就是“一个人表现自己的领域越狭窄,全体教师的关心越是局限于知识上,那么,反而对知识越有害,对自己的学习上的成就就越冷淡,他学习的愿望就低落。因此学习的精神生活应当是多方面得到,每一个人都找到自己,表现自己,确立自己的力量和创造力。在《帕夫雷什中学》中,学习有各种各样的课外兴趣小组,每一个学生都参加至少一种兴趣小组活动,还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晚会,科技、文艺、朗读比赛、戏剧表演等,同时还创办校本课程,比如带孩子们到大自然去旅行,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的思维,环球旅行等。学生每天都有一定的时间离开教室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每个人都在丰富多彩的精神氛围中,在这种氛围下成长的孩子才是一个精神开阔的孩子。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里,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互相联系和互相渗透的,那么我们如何借鉴苏霍姆林斯基 的“六育”理论来落实“双减”政策,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呢?下面我就以我们学校为例谈谈我的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取得的经验。
我们学校是一所县城的小学阶段的学校。从去年双减政策出台以来,我们县城也开始开展双减的工作,我们学校也开始落实,双减实行已经差不多一年了,这一年来我们是如何落实“双减”政策呢?
一、真正重视学生的智育。
我们学校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只注重教知识,而忽略学生的认知发展、创新能力等。就拿我所教的数学这科来说,我们年级每周星期四进行集体备课(被教材、备学生),每一课时都有相对应的练习,这些练习是通过我们老师商讨而出的进阶作业,这个进阶作业实际上类似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中的个别对待,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我们每天布置的作业分作业的不同难度而设计,分有“基础素养—能力素养—综合应用”,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做相应的题。
我们课前还进行两分钟演讲时间,每天一个同学上台演讲,演讲的内容自己提前准备好,演讲主要是介绍自己的探究科学、某一个理论观点、科学家的介绍、一个问题的探究介绍过程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长处准备好内容,上台展示自己,从而找到自己的自信。
在课堂中老师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互相讨论、探究,验证等,最终得出结果。老师退出主角,只在适时提示就好。有时候在课堂中会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探究,真正让学生愿意学,主动学的过程。
二、在德育中,培养学生要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
我们学校把德育渗透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学科与学科中互通结合。我们还设立了一节专门的思品课,这节课任何老师都不能占用的,我们学校还开展各种各种的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比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活动,通过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帮助老人梳头、洗衣服、扫地等活动,让学生内心深处充满温暖、大爱之心。还比如开展德育的讲座活动,学生通过与专家的互动,反思自己,从而找到真正的自己。
除了这些,那就是课外阅读,我们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阅读,一进到学校,在学校的走廊、教室随处都能触摸到书本,随时随地都能进行阅读,孩子们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这样的阅读既能提高学生的智力,同时把书中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三、重视学生的其它各育的发展。
1.劳动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之中,“五育”的统一与和谐是水乳交融、很难清楚地进行划分。苏霍姆林斯基还认为:“学校生活的智力丰富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能不能把智力活动和体力劳动密切的结合起来。根据这一思想,帕夫雷什中学建立了许多小型的劳动基地,课外技术小组。
根据这一观点,我们学校在去年重新启动了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每一个学生都有小块土地,根据年级进行分类,有育种组、园艺组、植物栽培组、养花组等。这些课外小组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很长的一个时间内尝试自己的能力,在具体的事情中找到自己的归宿,找到自己的爱好,这种劳动是带着思考去干活,这种劳动是有思想的、有技艺的,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了。
2.体育教育
最近这几年教育部先后下发了“中小学生日体育活动不少于一小时”等命令,这样的命令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件事反映了我们国家在体育教育上浅薄的。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体系中,体育占用非常重要的位置。苏霍姆林斯基所进行的体育,绝不是像我国中小学所简单地开设的以单纯的体育知识识记和体育技能训练为目标的“体育课”,而是涉及到了“学生合理的作息制度、饮食制度、脑力劳动卫生、体力劳动和积极休息等方面因素的问题。
我们学校在体育这一块还是有点欠缺,还是体育训练为目标,但是开展各种运动比赛还是有很多对待,比如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运球、投篮、篮球、足球、体操、跑步的比赛,以赛促近学生的体育健康发展。当然我作为他们的班主任,在作息制度、饮食制度、脑力劳动卫生等方面我是很注意的渗透的,孩子在我调教之下这几个方面都做非常好。
3.美育和心育教育
我们在这两块也是做的非常好的,我们学校每周都有开展音乐会,这个音乐会每个孩子都可以参与,他们可以上台唱歌、吹乐器、朗诵等。学校这个学期还举办了艺术节,艺术节包括了音乐、舞蹈、绘画、书法、下棋等比赛,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感,对自己整个人都的全面发展起着极大的作用。
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顺应双减政策,我们学校设置了心理咨询室,每周给孩子们上一节心理课,在班上常常陪他谈心,爱护孩子积极向上的精神,让他们增强信心,勇于克服困难,最终获得成就,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