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爱念书,我只是喜欢看看书写写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电子阅读闯进了我们的生活,印象中电子读物流行很久了,纸质图书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人探讨过,我也好奇的听过一些“大师”或是“专家”们的见解,知道现在的实体书店一天比一天少了,但是对于那些真正热爱看书的人来说,纸质书还是心中第一位吧,比如我,我就不会花两块五去买电子书,情愿花25买一本带着油墨臭味的纸书,放在那里半年后再翻……然后一翻又是半年……何必呢花那个钱,所以我现在也很少买书了,直接泡新华书店,省钱。
记得早几年的时候,双休去得最勤的两个地方,一个是KTV,第二个是书店,我好像在哪里写过关于唱歌,喜欢被音响包围的感觉,跟着旋律哼哼唱唱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放纵。至于书店,在没有帅哥美女陪着逛街吃饭的年代,书店真的是单身男女们最好的去处,既避免了单身汪独自走在大街上碰见熟人的尴尬,又能多多少少灌点墨汁存在肚子里,我反正很喜欢去翻一些带画的书,哈哈,感觉又透露出我接地气的一面了……人是视觉性动物啊,我就喜欢看带插画的书,还有时尚杂志什么的,里面花花绿绿的也很吸引眼球,除了财经和政治我不关心,对其他的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什么服装设计,运动旅行,种花种草,对联诗歌小说……比较爱看三毛和林青玄的东西,因为他们总能写一些我没见过没听过的场景和事物,其次就是一些当代小说……我记得我只为两本书熬过通宵,一本是《红岩》,另一本是《平凡的世界》,从天黑看到天亮,觉得一整夜的时间一点也不长,只是天亮后头有些晕而已……。
我想人要定期走出去看看,走出自己生活中的人和小圈子,去观望另一些人和另一些圈子,瞰过了整个森林,这样才能不被眼前的小叶子障了耳目,有人说,想要看清人间的事,必须站到比人界高一层次的地方,能用改变生活环境或改变心态来广扩自己的视野,确实是再好不过的事了,看书和出门其实是一个道理,一直有这么一句话:"要么看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这话已经太老套了,所以后期又流行起另一句话了:"世界太大,想出去看看...'' 奈何我是钱包太小的那一类,所以我只能看书,嘁,让我爱让我恨的--书~
在读书这件事上,我很不争气的把书念得很差,人生中在学校得到的荣誉想想真的极少,一个喜欢瞎思考的人,要么成绩好到爆,再要么就只能呵呵了,我也因此耿耿于怀到有了心结,至今只要瞅一眼某某高校的大门,就会不正常很久,也无法说明白当时涌上心头来的到底是些什么感想,没有类似经历的人说了也不可能会懂。
对我这个连夜校都没正儿八经结业的人来说,谈书?看书?连提到“书”这个字我都该自惭形愧到死了吧(没想到现在我的孩子都是"书"字辈,这是要跟书纠缠不清的节奏啊),既然该受的刺激也大大小小尝过了,也就更能平常心的来讲读书这件事了,我确实在公共场合都是偷偷看的,'书'这东西是有很高文化水平的人才不耻翻看的,像我这样的人捧着书就应该感到可耻,所以我要躲起来看才行,自从知道这个道理之后,就不敢诚实大声的说‘我在书店’‘我在看书’类似的一些话了,哈哈哈一点也不夸张,甚至有时候说之前还要深提一口气,来填充点所谓的底气,说起来可笑但我只能用这种自潮和漠然的姿态,以表示我现在已经遗忘了自己的过去...我一直记得,记得我有过的无法继续的梦想,我对文字的热爱肯定是比不过郭敬明,因为他经常写字到深夜,而我没有,但他写的都是我有过的感受和做法,对文学的痴迷对文字的亢奋都很清淅的出现在我的记忆中,大半夜突然有一些感想会立马掀被子找本找笔,当然那是在一个人的时候,当着谁的面我都是做不出这种偏激的事的,因为我不想好端端的引起任何人的嘲笑,关于书关于梦想关于提笔码字,都自然而然的成为我主观上不愿去正视的事件,尽管如此,我还是断定我不能丢弃码字这个行当,因为我还能写得出来啊;因为总能给我关怀;也因为它确实陪我度过漫长的时光......字仿佛也有生命,字比人更有温情。人们总能记得那些最低落的时候陪伴在身边的人和事,而码字填满了我生命中的每个低潮,我还是个学生的时候想过,几年下来毕业了做个杂志社报社的小员工,泡在文字世界中累而不疲,混到生命终止,人生也凑合着圆满了,这是我高中之前的人生规划.
但我的算盘打错了,我用来大学毕业的那几年被一场流放所代替,我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没有目标的人,未来的路浑沌一片,难堪的空白摆放在我眼前,我想跟命运较劲,来场华丽的逆袭,但这有可能吗?我不知可否的无数次参考着不同的轨迹都只为达到一种结果,把自己打量了又打量,终于不能,然后心灰然后躺下睡去......也不是人人都会有这种苦恼,可能只有我这种想法太多又暗自要强的人才会觉得是个值得挂心的事,但心仪了好久满心想着要完成的一件事,突然间变得根本就没机会去亲近和追求,有被生活欺骗的感觉...然而在命运面前,输的只能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我提醒自己不要悲伤不要心急,不知不觉的就成了一个装镇静的人,以为时间会让过去的过不去的都过去....但是,还是会有一些场景一些画面会让人瞬间石化,,,原来从未忘记。
一个丢了梦想的人--我不甘心这样定义自己,可是它是真的,很可能永远都是真的了。这并不是十几岁时我能想到的今天会有的模样,相差太远太远。将来,我想不到我要用怎样的态度来引导自己的孩子,告诉TA,妈妈也曾有过梦想只是被现实折断了翅膀?还是告诉TA,梦想都是泡沫不追也罢?可能这些都不用太着急的想什么,但是我很早就为此而困惑。我从未真正努力获得的东西,又拿什么来分享和给予,我会是一个没有资格传教的人,我会是一个没有话语权的人......
好了,我翻书的时候总能想很多,看电视的时候也一样,跟学校有关的我都想跳过,继承者里的女主角站在某国的某校时,她的眼神她的发呆演得很丰富,但是真正感同身受过的我看到这里时,心情是不能平静的,画面上演的是校园爱情戏,看的人都各有感受,我不知道社会上有多少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可怜虫,倒是听过无数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跟我说:上学就是浪费时间和青春,在学校除了玩啥都学不到...说这些话的人是否想过,那些不用担心挂科不用担心学分的人,要用多久的时光去做一件事------接受自己.
去书店去的多了就开始嫌远了, 狠不能把书店搬到自家隔壁,后来,就幻想着捉磨着自己有一家书店,想翻某一本书的时候随手就能拿来翻,甚至想着书店里放哪几首轻音乐,都知道传统书店光烧钱不挣钱,一直以来,我内心对开书店还是有憧憬和向往的残留,不是开一家小书店那么简单哦,幻想着开一家私人图书馆......几层楼全用书码起来的那种(OMG好壮观好高规格的感觉!),格局铺洒得有些大了,捂脸!~在我的任性还撑不起我的梦想时,就是该闭嘴的时候了~~悄悄的挖沙玩泥巴。
自己的书店是没有指望了,我就幻想着以后买房也一定要买在学校边上,这样方便我有闲功夫的时候去学校图书馆免费看书啊,还可以带上孩子一起去啊,可是后来等到真考虑买房的时候,这个条件完全被我无情的忽视了,因为我发现我不是真的想开书店,我只是想把自己放在书堆里不出来,就是不出来……我哥曾经讽刺我说:“你就和书过一生吧”,我没有告诉他,其实我在内心冲他翻白眼了,一个人只能活出一种人生,可是从别人的书里,能看到N种你没有试过的没有经历过的,不是很有趣么?有趣的事情可以多多涉猎挺好啊……。后来我妈也说了:“你的工资都送给书店了…买几件好看的衣服吧,看你都穿得些什么?”…她觉得我品位很差,我觉得我的衣服都很好看啊,是她不懂欣赏,
,她哪里知道,那些年我花钱买的不是书啊,是一滴一滴补脑汁啊……
书店看来是开不成了,但是未来,书房可以有。
结婚之前曾经商量过,希望未来每年都能有至少一次旅游,然后,我要在去过的每一个地方挑一本书带回来收藏,现在两年多过去了……跟浪漫有关的想法都被现实撕碎后丢进荒野埋葬了,不过还好,还好脑袋还是自己的,还好幻想是自由的,好吧,就像一些朋友写的--“为了完整的人生体验,把大写的我缩写成小写的…这就是婚姻”,今天的主题不是婚姻,下回再写婚姻,可能不只是婚姻如此,缩小自我是必然的,就像从一开始想要几层楼的图书馆,最后只想要一间7平米书房,给灵魂一个安身之所就极好,不在于大小,在于柔软心安。
码完字又自己修图,满满的成就感都砸向我吧...之前拍的一些没用的照片都开始有它们的用武之地了...照片修完之后看着有一些也还像是那么回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