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原创小说汇想法

采访暖树同学

2022-07-15  本文已影响0人  寻虎
暖树,现为省作协会员。

芸芸:师姐好!介绍下你自己吧!

暖树:暖树,籍贯四川,现居青海,一线教师,喜欢读书,写文,画画,不喜交际。

芸芸:道场四川的人可不少,阵容强大。

哪种画呢?是初中老师吗?

暖树:国画,入门阶段(笑)。

是的,初中。

芸芸:你挺有时间啊,画画也能静心吧!

暖树:是一种情绪的释放吧。

还可以啊,但是上班期间这些都干不了,只有周末和寒暑假的时候。

芸芸:是和老师学吗?还是自学?

暖树:跟着网上的视频学。

芸芸:在学校挺忙吗?你教着几科?

暖树:挺忙的,教地理,带的班比较多,这学期带了四个。

芸芸:你以前叫暖树,现在改成木香,有什么寓意吗?

暖树:暖树就是想着要做一棵向阳的树,唐诗里来的嘛,木香就是家乡那边的藤蔓植物,挺好看的,它出身平民却气质清奇。

觉得自己跟植物挺亲近的。

芸芸:哦!都挺好的名字。

说说你对文学的理解吧!

暖树: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虱子。文学让人领略华美,也看见虱子。现实有裂痕,文学便永存。

芸芸:你在青海上的大学,然后在青海安了家?

暖树:嗯,就留在这边工作、安家了。

芸芸:青海海拔高吧,刚去时适应吗?

暖树:海东地区海拔2000过一点,平时没什么感觉。

芸芸:环境好吧!

暖树:环境可以,类似于中国北方,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界处。

芸芸:师姐是怎么知道寻虎老师的呢?

暖树:最初在简书上浏览到他的页面,觉得挺有意思,经常去看,有时还付费看。有一次参加了点评活动,就是《落雪随想》那篇,老师评价还不错,但也指出了问题,我觉得很中肯。老师借这个机会把我拉入小站群了,那时还不叫小站群呢。

芸芸:《落雪随想》那会儿你才刚开始写吗?

暖树:写了有两三年了。

芸芸:我记得老师表扬过这篇,可能是在文学小站群。

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加入道场的?

暖树:在小站群熏陶了一阵,又一次活动,要求关手机、静坐、沉浸,再写,那次之后有了写小说的冲动,但又写不好,想更进一步,就直接加入道场群了。

感觉遇到老师有偶然也有必然。

就是想写得更好,更自由吧,根源上还是想抒发和表达自己,觉得写作是我坚持和热爱的时间最久的一件事了,觉得我还是蛮适合写作的。

写到什么程度就不知道了,就算我啥也不是,我也会写,以前写得那么困难都没停下,没放弃,以后更不会了。

芸芸:嗯,理解。

芸芸:你大学学的什么专业?

暖树:应用心理学。

芸芸:呵呵,心理学你是专家啊!

暖树:阴差阳错地学了这个专业,但只是皮毛,那时想的仅仅是对自己有所帮助嘛!

芸芸:如愿了吗?

暖树:还行吧!

我想,是不是有点像小动物生病了,自己就想办法在土里草地里去找药物(大笑)。

芸芸:这比喻很好(偷笑)。

似乎你挺理性的是吗?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暖树:大事情上理性,生活中还是很感性的。

芸芸:说说你进道场后的进步有哪些吧,或者,让你豁然开朗的或迷茫的。

暖树:避免主客体分离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还有,慢慢从最开始的散文写作过渡到小说写作,然后觉得只会写小说了,回到散文又困难了,到现在可以比较自由地对待这两种文体了,这是我最大的进步吧。比较迷茫的就是文章贴近现实,飞翔不起来,这是我目前最大的问题。

芸芸:嗯,我喜欢写小说,现在也在尝试散文。

暖树:你这个问题真好,让我对自己有一个总结。

芸芸:呵呵!

那师姐再说说主客体吧,这个挺重要的。

暖树:其实读和写都要注意这一点,避免主客体分离,它的前提是沉浸进去,作者与要写的人或物合二为一,没有主客体之分,作者在那个意象世界里不存在了,没有“我”了,分解在写的万事万物里。老师常说读写要忘掉自己,所以绝不是作者在观察,在认识世界。

这个思想对我写作的帮助太大了。

芸芸:对于沉浸,你是怎么做的?

暖树:主要是静坐和散步,什么都不想,什么都可以想的那种状态。

芸芸:写之前也是这样做的吗?

暖树:嗯,写一个题目之前的那段时间会猛读一阵书,写的时候沉浸得比较好了,有感觉了才会动笔。然后就是开篇定调子,挺麻烦的,之后就好了。

目前就是这个路数(大笑)。

芸芸:沉浸得好了,就是老师说的盘吧,盘好了再动笔。

暖树:嗯嗯,感觉每一步都在验证老师说的话(大笑)。

芸芸:是的,同感(笑)。

师姐最近在读谁的书?比较喜欢谁的?

暖树:在读伍尔夫读书随笔,比较喜欢的有肖洛霍夫、川端康成,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的孤独》,这些作品很温柔,喜欢那种调调,很治愈。

芸芸:这些作品我也喜欢。

暖树:好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很浓厚的生命气。

芸芸:是啊,扑面而来。

寻虎文学社几年来成绩斐然,这和寻虎老师的严厉是紧密相关的,你觉得呢?

暖树:跟老师的严厉肯定有很大关系,但他除了严厉之外,还做了很多事情,想了很多促进我们学习的办法。比如进群先结对子,搞很多讲座和活动。在道场群里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讲,功夫下了很多,他自己还要写作,我觉得他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最关键的是他有信念,他就像一个撒种子的人,播撒的是文学正道的种子。

芸芸:嗯,结对子对新同学很有帮助。

暖树:是的,我觉得他做的事情挺感人的,不是为了名利。

芸芸:我想起一句话:文学正道,寻虎道场。

你对老师的阅读审美有什么感受?

暖树:阅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一定要找好书来读,读经典的,否则读再多也是无用,首先它得是有营养的鱼汤,再者要沉浸进去,才能够尝出其中的滋味。

真正读进去了,作品是另一番天地,读者已经不存在了,与书中的人和事合二为一。

芸芸:是的,读者在过另一种生活,或者说在体验体验。

暖树:然后,在读的过程中吸取营养,再反过来促进审美,一步步提高,就是一个良性循环。

喝鱼汤尝滋味,我们在好的文学作品中吸收的营养,知道什么样的作品是美的,审美有了方向,这不是对审美能力的提升嘛!当然还要读一些审美的理论书籍。

芸芸:老师的意象流作品《葡萄牙病人》在莽原发表了,这是个好的开端。还有师姐的两篇也在杂志发表了,就投稿,你给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暖树:说实话,我刚开始投也是很难的,哪一个都投不上去,后来淡定了,上不上无所谓,这样反而上了一些。抱着一个放松的心态,外松内紧吧。只要经常读写,发表是早晚的事,没必要一味迎合市场。而且,通过老师和同学们发表的实践证明,我们现在走的路,现在的写法是完全行得通的。另外,我会参加一些适合自己的征文比赛,然后再拿征文作品去投杂志,一举多得。

芸芸:好的。

关于写作如何脱离现实,这是大部分同学遇到的问题,师姐有什么体会吗?怎么做能少走些弯路吗?我觉得完全脱离现实也不可能。

暖树:我的老大难问题就是离现实太近了,给我一双飞翔的翅膀就好了(大笑)。

芸芸:呵呵!翅膀已经发芽,让它慢慢长吧(大笑)。

暖树: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我们的同学们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种太实,贴着地;一种太虚,不着边际。都不够美。怎么样在这两者之中找到一个平衡呢?

可能我们的意象世界出了问题。意象世界是完美的,用我们的小语言去无限接近这个意象世界,就不会跑偏。

芸芸:可往往语言契合不了意象。

暖树:对的。沉住气,等待。

芸芸:小语言和大语言有什么相互联系吗?

暖树:大语言是背景音乐,是意象世界,是流淌在作品背后的东西,是我们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是它让整个作品有了生气。小语言是我们写出来的,跟读者直接见面的语言文字,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好像地下湿润的土壤和地表的植被一样,一个是源泉,另一个要体现出那个生生不息的源泉。

感觉我自己也说不好(大笑)。

芸芸:说得很好,而且,通俗易懂。

暖树:谢谢编辑老师(大笑)。

芸芸:哎呀(坏笑)。

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大语言是字里行间的虚无。

暖树:是的,大语言和小语言都非常重要,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芸芸:慢慢修炼吧,语言来自精神家园。

暖树:目的都是为了让读者通过小语言跟作者的精神世界相通,其实,好难!

芸芸:这句话很好诶,看来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又是相通的。

暖树:这就是相互学习,沟通交流的道理吧,到场就有这样的条件(大笑)。

芸芸:是啊!

关于美学,组长读过哪些书?

暖树:朱光潜的《谈美》比较通俗易懂,《美学原理》还没读完,打算假期边读边做笔记,这样有效些,感觉记忆力不太好了。

芸芸:嗯,我最近在读《中国美学15讲》。

暖树:这本书好吗?比较有启发吗?

芸芸:很好!是中国古人的美学,老子庄子南禅宗等等,那种天人合一的思想。

暖树:哦,我闲了去读读。

又回到主客体不分这一点上来了吧!原来东西方美学是相通的。

芸芸:是的。

暖树:《美学原理》中也有这一部分呢!

芸芸:海德格尔和老子的思想是相通的——知其白守其黑。

在老师这里学到太多了。

暖树:是的,老师是贵人。

芸芸:咱俩再想想有啥要聊的。

说说你的女儿吧!

暖树:五年级,马上六年级了,也进入青春期了(笑)

芸芸:呵呵!女儿是贴心小棉袄。

暖树:暖的时候是真暖,气的时候是真气(大笑)。

芸芸:是的,呵呵!

暖树:她是我要健康快乐去生活的重大理由。

芸芸:是啊,孩子是我们的动力。

老师说让我们再下潜一米,还得在沉浸下功夫。

暖树:是啊,要走的路还很长啊,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啊!

芸芸:是的,已经上路,一点点攀登吧!

你身边有爱好读写的人,你的作品会让他们提建议吗?

暖树:一般不会让他们看,有自己觉得好一点的,会给老师看,问他的看法。

我觉得我还有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作品生命气不够。

芸芸:可以理解成氛围吗?

暖树:不是,是“此中有人,呼之欲出”的那种境界啊!

芸芸:语言呼之欲出?

暖树:不是,是人。

芸芸:我还没到境界,不知道师姐说的啥(大笑),写的时候还是作品?

暖树:是作品,我们的作品中有人啊,对人的处境的表现、体恤和悲悯。

芸芸:我觉得问题出在源泉上,就像一棵树,没有生命力,是根扎得浅,没到体验层。还是沉浸,它是关键。

暖树:老师说体检是最后一关了。

芸芸:嗯,意象流写作高耸入云。

暖树:你有那种感觉吗?有时自己在某一方面进步了突破了,自己能感觉到的,每次有点突破的时候都能感觉到。

芸芸:我也有点吧,感受不深。向师姐学习!

我总是展开的时候不顺畅。

暖树:我也有这样的问题,总觉得加进去就破坏了一些什么,就不是一篇和谐的文章了。

芸芸:今天就到这里吧,师姐!

暖树:好的,辛苦芸芸了。

芸芸:谢谢师姐!

暖树:还想说一句话,文学对我来说有治愈的作用,它教会我包容,我会好好生活,用心写作的。

芸芸:嗯,真的希望咱们一直和老师在一起,走文学正道。

师姐再见(玫瑰)。

暖树:芸芸再见(喝茶)。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