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地生活
昨天和朋友约一个面谈,地址在一家咖啡馆,在我家附近,按照我的习惯,我除了发一个大众点评的链接,又进入百度地图,把从地铁到目的地的路线截个屏,再用文字描述了一遍走法,末了加上一句话:找不到请打我电话。
朋友说,你这是当我弱智么?
答曰:习惯了这般脑残式的服务。
朋友当然是开玩笑,并不生气,而称我的导航服务可谓“专业”。我当然也是开玩笑,我只是更加郑重对待我们的会面,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我只需静静在咖啡馆一角等待一抬头的相视一笑。
因着这一份郑重,我们都特别期待这一次的会面。
那么一件小事,需要那么用那么大的力道么?
梁漱溟先生说,人生有三种态度:逐求,厌离和郑重。逐求就是一种向外用力,以杜威的实验主义为代表,厌离是一种向内的用力,宗教所以诞生,以印度和佛教为代表,郑重,则是两层,即向外用力又向内用力,以儒家为代表,“自觉地尽力量去生活”。
当我们的注意力在外部的时候,便用力地生活,梁先生的比喻是像一个孩子一般,“关照当下”,你见过孩子投入游戏和爱好当中的样子吗?
我女儿突然有一天冒出一句:如果你无法改变现状,就改变自己。这是来自乐高幻影忍者中吴大师的名言。她喜欢看这部动画,模仿里面每个角色,当她拿着一把木剑挥舞的时候,沉浸在代表正义消灭邪恶的身份里,她是郑重的。
梁先生说这就是“无前无后,一心一意,绝不知道回头反看,一味听从于生命之自然的发挥。”当女儿投入地扮演吴大师时,我不笑她,我向她的郑重致敬,要说活在当下,没有人比孩子更具备这样的能量,他们没有瞻前顾后,没有畏首畏尾,没有三思后行,没有牵挂和思虑。
梁先生又说“从反回头来看生活而郑重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发挥郑重。”这一层,又如何理解呢?从心理学和自我成长的角度,就是自我觉察,把我们的注意力收回到内心,然后我们会做出一份新的选择,做一个对自己人生负责任的人。
有位朋友曾经跟我抱怨老板苛刻,处理客户投诉就是背锅,及其厌倦自己的工作。那么这样的工作到底又有没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你赋予他厌倦,他便是令你厌倦,如果你赋予他意义,他对于你就是修行。
有一天,她发微信告诉我,中午开会和同事们讲,我们这份工作,比别人多掌握一份职业能力和素养,同事们都笑了。而我更知道,她前一天晚上突然告诉我,她经历的让她痛苦不堪的离异,也是比别人多了一份修行,用她的话说,叫做“划算的”。我答曰:觉生智慧。
这便是反回头来看生活而郑重生活,像个孩子一般活在当下,又能够跳脱当下,反思和觉察,我们看到被忽略的事实,我们或赋予事实不一样的意义。
生活需用力,但不是瞎费力气,只是郑重地,能关照好当下,也能回头关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