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读经典作临证

郝万山:《伤寒论》中清法的运用(2)

2018-12-27  本文已影响0人  晓舞蝶
郝万山:《伤寒论》中清法的运用(2)

白虎汤由知母、石膏、甘草、粳米四种药物组成。我们今天按照张仲景原文的一次量:知母用到30g,石膏80g,甘草10g,粳米30g。仲景要求煮药时“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即粳米煮熟药就煮好了,去掉药渣,200ml,一日三次。粳米现在几乎买不到,它是旱稻。如今临床医师告诉患者可以用大米,也就是稻米来代替。

在这里,粳米补胃气、养中焦,护中焦之气。那么,稻米能不能代替粳米?可以。稻米当然有补胃气的作用,在实际中是可以代替的,但是在理论上会有点小问题。为什么呢?这是中焦热盛,热盛耗津液。粳米是旱稻,不利湿不利水。稻米是水生植物,抗湿,有利尿作用。南方人说,我们天天吃水稻,为什么没有出现多尿的现象?因为已经习惯了。也就是说,如果你一天三顿都吃大米,那么就明显有利尿作用。所以在白虎汤里,理论上不应当用大米代替粳米。但实际上,30g的稻米利尿作用很弱。

仲景用白虎汤在《伤寒论》中有三条:176、219、350。

第一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176)

脉浮滑,浮主热盛于外,滑主热炽于里。故其证当为胃热弥漫,邪热充斥内外,表里剧热,见证当有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心烦、舌干、口渴等。

“表有热,里有寒”,是《伤寒论》悬而未决的问题之一,诸注虽难如意,但不必强解。有人把此句改为“表无寒,里有热”。郝万山教授认为此说法甚好。因为表有热不能运用白虎汤,里有热正好是白虎汤的适应症。但是这毕竟不是《伤寒论》原文,理论上可以这么改。但作为经典,不能随意更改原文。以方测证,是研究《伤寒论》的基本方法之一。白虎汤为甘寒重剂,故当用于重热弥漫之证,若非邪热充斥,表里俱热,恐不得妄投。至于用白虎汤加减治疗热痹,以关节红肿热痛为辩证要点,不必拘泥于里热是否炽盛。

仲景脉学,在脉学发展史上,介于《内经》脉学和王叔和、李时珍脉学的中间阶段,故与叔和、时珍脉象主病有不同之处。所谓浮脉主热,是因邪热内盛,鼓动气血,气盛血涌,血脉贲张,也就是血管扩张,因此脉轻取即得,重按则滑数有力。这和主表的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如水漂木是不同的。在“太阳病篇”提到的“心下痞,按之软,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小陷胸汤主之”,皆是浮脉主热的例子。因此,我们要知道在《伤寒论》里的浮脉,如轻取即得重按少力,主表;如轻取即得重按则滑数有力,主热。

第二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219)

三阳合病阳明热盛的主症和病机:三阳合病,是言太阳、阳明、少阳三经同时发病。但从原文所描述的临床表现来看,是以阳明热盛为主。腹满,为阳明热邪壅滞气机,腹部气机不畅所致。身重,难以转侧,是邪气弥漫三阳,三阳经气不利的结果。口不仁,即口中麻木,食不知味;面垢是面色不泽,如蒙尘垢的意思。这是因为阳明经脉绕口、过面部,阳明之热循经上熏所致。谵语,是由于阳明经别上通于心,胃热循经上扰心神,使心主神志和心主言的功能失常所致。遗尿,则是热盛神昏,膀胱失约所致。有人认为遗尿是太阳病的表现,其实无论太阳表证还是太阳腑证,都没有出现过遗尿。自汗出,为阳明热盛,迫津外泄的表现。虽说是三阳合病,但以阳明热盛为主,因此治宜白虎汤辛寒清热。

三阳合病的治疗禁忌和误治变证:三阳合病,禁用汗下二法。误用辛温发汗,会更伤津液,使胃家燥热益甚,谵语加重。误用苦寒泻下,因里未成实,必伤伐无辜,使阴液竭于下,阳气无所依附而脱于上,故见额上汗出如油珠,手足厥冷之危证。这是阳气上脱的表现,为重症。

第三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350)

脉滑即动数流利之脉,为阳脉,主里热,脉滑而不沉实,也提示里热并未成实。厥逆为邪热深闭,使阳气内郁而不能外达四末,于是四末失温而致手足厥冷。里有热,是对本证病机的概括。治当清热回厥,用白虎汤。这常见于小儿,神经调节功能不健全,一当高热,手脚发凉,治以清里热即可。对于成人高热并见手脚凉,需要高度警惕,有感染中毒性休克可能,需当作重症来治疗。

白虎汤的禁忌症是什么呢?在原文170条中提到: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汤加人参汤主之。其中脉浮,发热,无汗,为寒邪闭表,不可过早用白虎汤,易冰伏寒邪而生他变。故后世有“有汗不可用麻黄,无汗不可用白虎”的警示,临床应特别注意。

白虎汤的现代应用广泛,一是急性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中暑、大叶性肺炎、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肠伤寒、急性菌痢、疟疾、麻疹、败血症、原因不明的高热等等,表现为气分热炽者。二是新陈代谢疾病:如本方加减应用于糖尿病,对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者有效。三是五官科疾病:如加减应用于急性口腔炎、牙龈炎、眼结膜炎、巩膜炎、角膜炎、虹膜炎、交感性眼炎、视神经乳头炎等等,辩证属胃热上攻者。四是关节疾病:本方合桂枝汤治疗活动性风湿性关节炎,辩证属热痹者有效。五是过敏性疾病:对皮肤瘙痒证、过敏性皮炎、药疹、夏季皮炎、过敏性紫癜等,辩证属血热或血燥生风者,用本方有效。也可以加减应用于其他疾病:如脑血管意外、癫证、产后高热、小儿哮喘,属阳明热炽所致者。

(未    完    待    续 )


往  期  文  章

郝万山:《伤寒论》中清法的运用(1)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我的中医类公众号“ 左手经典右手临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