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承诺
诚信,乃君子之道义,这种道义,须发自肺腑,源于心灵,非做给别人看的,比起古人,我们又有几个能做到像季札这样忠诚于自己内心的道义呢?

季札,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敬服的一个人,不是因为他的地位或才干,而是他遵从自己内心的道义行为。季札是春秋时期吴国国君的公子,人称延陵季子。有一次,他佩戴宝剑将要到西边去访问晋国,经过徐国,季子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君一见到季子,端详着他端庄得体的仪容与着装,突然被季子腰间所佩戴的一把祥光闪动的佩剑深深地吸引住了。只见这柄宝剑构思精巧、造型温厚、几颗宝石镶嵌其中,典丽而又不失庄重。在古代,剑是一种装饰,也代表着一种礼仪。无论是士臣还是将相,身上通常都会佩戴着一把宝剑,以显示身份。徐国国君观赏着季子的宝剑,心里喜欢极了,却不好意思向季子讨要,但表情上已经透露出想要宝剑的意思。季子看在眼里,心里暗暗许诺:等完成出使的使命后,一定要回来将这把佩剑送给徐君。怎料世事无常,等到季子出使返回的时候,徐君却已经过世了。于是,季子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随从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作赠礼的。”季子说:“我不是赠给他的。前些日子我经过这里,徐国国君很喜欢我的宝剑,我在心里已经承诺给他了。如今他死了,不把宝剑进献给他,这是欺骗我自己的良心。君子讲求的是诚信与道义,怎么能够因为他的过世,而背弃为人应有的信与义,违弃原本的初衷呢?”于是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而继位的徐国国君说:“先君没有留下遗命,我不敢接受宝剑。”季子无奈来到徐君的墓旁,把那把精美的宝剑悬挂在了徐君墓旁的树上,默默地对着墓碑躬身而拜,然后返身离去。徐国人赞美延陵季子,歌唱他说:“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古人的信是在起心动念上修,对于自己所起的一念都不愿意违背,那便是心灵的承诺!就像季札,他并没有因为徐君的过世,而违背做人应有的诚信,他把“信”可谓做到了极致。人无信不立,一个人想要在社会上立足,并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在人们的合作交往中,也许不诚信会在短期内给自己带来利益,但最终受损失的还是自己,不讲诚信必然要付出昂贵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