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做自己才是真正的“好人”
从小我们就被告知要做一个好孩子;上学的时候,要做一个好学生;长大后,要做一个好人。什么是好人,什么又是坏人?
我常被身边的人评价为友善的人。“友善”也可以说是世俗意义一种“好人”了吧。不是我不要脸这样评价自己,而是身边的人对我的态度让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比如尽管也算是生意上竞争对手,附近隔壁铺的姑娘们也都会偶尔指点我几句生意上学问,有时候更是动手帮我搭配、整理店面。如果我是个刻薄的人,她们还愿意这样帮助我吗?
《我讨厌的10种好人》所以当我看到《我讨厌的10种好人》这本书时,就被它吸引了。不可否认是这书名吸引了我,直觉自己会躺枪,翻看了目录感觉也很到位。可是书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几乎看不下去了,一度想弃书。因为里面的一些观点实在不敢苟同,觉得作者过于偏执钻牛角尖。
比如在《尽管让父母担心好了》这篇中作者提到,对于绝大多数人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总是报喜不报忧,表示很难理解;主张有什么事一五一十告诉父母就行了;对此我无任何异意。可是作者写到“如果有人为我担心,那就让他一直担心到死好了。这是他的个人兴趣,和我没有任何关系。”“ 无论是谁、无论如何为我担心,我都毫不在意。”担心我们的人肯定是爱我们的、在乎我们的人,也许是亲人也许是朋友或者是另一半;怎么可能没有任何关系呢,怎么可能一点都不在意呢,怎么做得到对在乎我们的人如此的淡漠呢。
直到看完了整本《我讨厌的10种好人》,才知道作者所说的“讨厌的好人”,不是因为他们是“好人”而讨厌他们。而是因为他们不敢做自己,对事物缺没有自己个人独特的感觉和思考,只是为了合群、迎合大众,遵从大众的思考方式,这样的“好人”才是作者讨厌的人。
书看到最后又觉得自己跟他有几点相像之处,我也不喜欢送礼,不喜欢说客套话。不爱交际。对很多事情都比较无所谓,这样让我一度怀疑,自己是否是个天生凉薄的人。
世俗意义的“好”总是要我们循规蹈矩,乐于助人,不忘感恩,注意分寸,热爱生活。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很讨厌自己的性格。觉得自己容易消极,不够有趣,不够勇敢。也许有很多人也像我一样对自己的性格或多或少有点讨厌的部分。
一直很喜欢妹妹的性格,她从小就很调皮,但是身边的很多的人都很喜欢她。以前不懂得为什么,后来慢慢知道那是因为她真,敢于做自己。开心的也好不开心的也罢,她都会表现出来。喜欢的讨厌的,她都敢说,不管对方是谁。
小的时候,会为了看自己喜欢看的电视,和弟弟争吵。也会为了弟弟,敢和校长吵架,就算是现在想起来,我也觉得牛气哄哄的,具体是为了什么事忘记了,因为当时我不在场。有时候爸爸爱呼啦一堆朋友来家里喝酒,妹妹不喜欢也会直接发脾气。
“尊老爱幼”也算是社会定义的“好人”的一种品质吧。可是妹妹才不管你是不是比我小,我就该让着你;才不管你是不是校长,是不是长辈,我就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喜欢她,她身上有我希望自己有却没有的东西——勇敢。因为相比起来,觉得自己太懦弱了,我也不喜欢爸爸呼啦一堆朋友来家里喝酒,但我却不敢像妹妹那样直接表现出来。还有为了弟弟和校长吵架,当时换了我在场,我不一定敢,她在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
“一个人想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却免不了让别人不快乐。”这是毛姆在《刀锋》中的一句话。可是又有多少人有勇气一直能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呢?而像我这样拼命压抑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应该大有人在。
《我讨厌的10种好人》《我讨厌的10种好人》本书作者就是归纳了十种,无视人心的复杂性,并将自身价值观强加于人,抹杀个人独特性的麻木“好人”。作者中岛义道,是东京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硕士,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曾为日本电气通讯大学人类传播学系教授。基于自身经历观察分析了现代日本社会中的“好人”怪象。拆穿一团和气的生活假象,揭露了多数人都是因为社会规范而妥协选择做好人,并没有自己独立思考判断。
都说孩子是一张白纸,都说社会是个大染缸,我们是否也在成长的过程中,被这个社会染成五颜六色,戴着面具虚伪的按照社会规范生活着。不是说要你做一个愤恨世俗的人,而是希望你所有的行为不是因为社会规范才妥协做好人。而是你自己愿意的,思考过之后的选择,那个真实勇敢做自己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