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明确目标是什么目标
(文 刘俊芳)
1.请阅读61页到62页文章当中所提到的“明确目标”指的是什么样的目标?跟我们所说的单元目标有什么区别?同时这种长期的目标,和我们具体课程和单元的短期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强调长期目标的优先次序的重要性?从整体角度来看,教师教案最大的缺陷是什么?如何来避免?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教学目标等同看待且彼此割裂?
阶段一所确定的目标指的是正式的、长期的目标。比如内容标准、课程目标、学科目标以及表明学习结束水平的成果——这些预期结果是教学和评估优先考虑的,他们为具体课程和单元的短期目标提供了基本依据。
看来我没有好好阅读理解这一部分知识,将这一阶段的目标确定成了单元目标。优秀学员湛礼兰说是按照课标要求和语言大观念来制定的,人教版五上第三元What wuld you like?隶属于“生活与学习”主题,“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子主题。目标还制定目标成什么呢?——通过交流想要吃/喝什么,最喜欢吃/喝什么,学会描述食物的特征和味道并表达对食物的好恶,认识什么是健康、均衡饮食,树立健康饮食、健康生活的意识。
读起来有些像单元大概念。不知道这样制定对不对,这里仍然是我的困惑。
我们应该充分强调长期目标的优先次序的重要性,只有对学习最终目标的优先次序形成一致意见后,我们才能够对要教什么不教什么,重点是什么和需要弱化是什么做出合理的判断。如果没有长期目标,也就没有定位,从而不会去检查教师的教学习惯是否可行,即只为达到短期目标、与内容相关的目标。
从整体角度看,教师教案的最大缺陷就是在课堂、单元以及整个课程学习中缺乏重点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没有强调对大概念的深入理解,没有培养完成核心表现性任务所需的能力,而仅仅是陷入成千上万的零散知识和技能之中。
我们的课程标准能够帮助我们优化工作,聚焦于主要目标,避免知识贫乏和支离破碎。知识之所以支离破碎,是因为我们将所有教学目标等同看待且彼此割裂,无论是教学还是考试都缺乏具体情境。
我们平时的教案主要体现的是课时目标,是基于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而设定的,在内容上往往是独立的、割裂的、碎片化的。想要避免这种不足,就必须采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用单元大概念将零散的知识链接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真实的探究——讨论、反思、解决问题、研究和辩论等开展深度学习,最终形成大概念统领下的知识结构化体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