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想法

一点思考系列|#你会教育孩子圆滑社会还是诚实善良?

2023-03-04  本文已影响0人  抗知体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默默问一句:这难道是我想教就能教的么?

这个问题换个逻辑就清晰了:

你会教育孩子成为老板还是普通打工人?

是不是怂了?

是不是有自知之明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大家普遍对“圆滑社会”“诚实善良”这类人格特征,即形容词,有一种发自肺腑的轻视——“我想成为就能成为”。

即跟对待文字和书籍一样,“我识字就能读”。但怎么可能呢?


你自己是什么人,就会教会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复印纸还能逃得出原件的样式吗?

举个例子:

父母看到诸如“为什么大方的人能够成功”等励志/鸡汤/成功学等等视频片段。

于是对孩子说:“你做人可要大方啊!”

但他们自己呢?对所有人都抠抠索索、斤斤计较。凡事向钱看。丝毫没有践行对孩子的“教育”。

孩子问:“爸爸,我想买这本书。你能给我买吗?

爸爸看了看定价,回答:“太贵了,不买了”。

他甚至都没有翻看书的内容,更没有询问孩子为什么想买。

这样的教育能摄受孩子吗?

经年累月,孩子学会的也是“无论买什么,不是先看它的价值,而是用价格来衡量”的价值观。这与当初的“大方”早已是南辕北辙。

同样地,无论是圆滑,还是诚实善良,父母如果做不到,或者使劲装,那么是不可能真正有效的传达到孩子那里的。


但是如果这个话题回归到,“圆滑社会”和“诚实善良”的人生观取舍上,那么我想分享我认为的人这两种人生观的区别:

圆滑社会:出发点是为了自己。

无论把话说得多好来取悦对方,把事情办得多么周到,最终是为了通过获取别人的好感、信任、感激、赞赏等等达到自己的目的。

诚实善良:出发点是为了别人。

我诚实,是因为不想、不愿意、不忍心伤害对方。

我善良,是因为这是人之为人的可贵之处,正是在于有良知。

这是一种发自肺腑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品格。


其实我认为,一个诚实善良的人,如果拥有了智慧,那么他的诚实善良一定是让人如沐春风,而不是黑白分明、古板迂腐的。

同时,一个圆滑社会的人,如果他懂得了将心比心、看到他人苦,那么他的圆滑的油腻程度也会稳步下降,变为圆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