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及其应用研究学术报告
智能机器人及其应用研究
陈力军教授,南京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南京大学计算机系博导
(学习科研的理念与思路)
引言:团队十几年聚焦的工作
一 机器人起源
鲁班造木鸟,墨子造车辖(车轴两端的键,即销钉)
评:既要立足祖国大地,又要仰望星空。鲁班是基础研究,墨子创造技术到成果转化。
三国木牛流马,亚里士多德的设想
二 智能机器人时代
智能机器人是集大成者,融合了多个学科的技术和成果。
袁隆平禾下乘凉,人与机器人的共荣。
智能机器人需要具有感觉思考决策和动作能力系统。具备三要素:感觉运动和思考。
自然语言处理是人工智能的重要方法,实现人与计算机间用自然语言进行交流。(信息交互)重要应用:图书馆机器人日常业务处理。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是对多种信息的获取,表示与融合。
导航与定位技术是赋予机器人感知和行动能力的关键,主流机器人定位导航技术是SLAM技术,分为激光SLAM和视觉SLAM。
激光SLAM相对成熟,在工业界应用较多,可以在复杂场景中完成自动导航,但成本较贵。基于视觉的SLAM技术精度不够。
路径规划技术,最优路径规划。路径规划算法大致可以分为传统方法和智能方法两种。应用:图书馆找书,机器人协作。
机器人视觉,一般由摄像机,图像采集卡和计算机组成。核心人物是特征提取,图像分割和图像辨别,如何高效正确的处理视觉信息是视觉系统的关键问题。应用:割草机器人,仅仅碰到感知是不够的。
智能控制,姿态,速度等的控制。
多模态人机交互,通过文字,语音,视觉,动作,环境等多种方式进行人机交互,充分模拟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方式。语音,人脸,动作,交互意图和情感识别。
智能机器人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领域,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要载体。有科技部立项的科研专项,智能机器人已成为国家战略。
三 智能图书盘点机器人
湖南卫视专访图书盘点机器人。
1. 图书馆现状——错架,相当于丢失,错架率30%左右,是对资源的浪费。
盘点难题,人工盘点,手持设备,智能书架
书在哪里?条码图书管理,高频RFID图书管理,超高频RFID,好处:远距离读取。
书量大,图书馆大,难以管理。——多机器人协作。
2. 解决方案——采用机器人
基础知识: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组成部分,非接触远距离一次多量读取,包含标签,天线,阅读器和计算机。二战时已经应用于识别敌我战机。至今时无源感知的重要应用。
高效数据传输和精确空间感知。
3. 关键技术之一:RFID空间感知
读取距离10米,技术挑战:如何精确定位每本书。
物理层面:找相位与距离的关系。
关键技术之二:多模态自主导航
问题:机器人会在图书馆迷宫中迷路,环境太相似了。
关键技术之三:视觉避障技术
关键技术之四:基于视觉的书脊信息识别
关键技术之五:多模态信息融合
关键技术之六:人机交互,语音的识别生成和合成技术。
四 智能机器人的研究能为国家做什么?
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全球首台盘点机器人及其专利。国家标准立项。智能图书馆盘点机器人二代三代(武大在用三代)四代(1819年完成,嵌入视觉模块)五代(RFID为主,视觉模块为辅,加载5G模块),具有好的社会反响和媒体报道,20家图书馆在用。用户认可:武大智能机器人应用研究论文。
五 陈老师的梦想
万花筒看西洋镜的年代,西方发达。机器人带到国际上,将智能制造技术推向国际。一带一路上留下我们的足迹,推动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创新发展。
六 结束语
人的演化历程告诉我们机器人的发展不能着急会很缓慢,但要相信会越来越好。现在可以实现在某些领域中更好的应用,如医疗,图书馆等。以宽容的心态看待机器人的研究与发展。如何在冰冷的机器中注入灵魂,是可以看到努力后的结果的。所有的梦想和精神离不开过程的付出,需要具有工匠精神,长期坚持,专注于某一领域,研究透做好!
如何购买?
公司在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