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拍我画]照片精选专题你拍我画透视经典

黄姚古镇韵味

2017-11-04  本文已影响1847人  月儿上山了

古镇的美,远不仅仅于它自身,而是无数行旅者此生的描绘。


2017年  11月  4日  星期六    晴

睁开眼睛,我看见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窗台穿过。

起身把窗纱拉上,整个房间瞬间呈柔和的桔黄色,舒缓明朗。打开手机相册,选一张和晴天、玲子、悠悠去黄姚古镇拍的照片,请绘画高手画出来,这是我原没想到的快意之事。

从小喜欢音乐和绘画的我,常遗憾的没有成为这两个领域的人,只停留在了兴趣阶段。如今热衷于摄影,大概也是对绘画艺术的另一种形式追求。

艺术是相通的,但两者又有不同。曾有人说:“摄影是留住美丽,绘画是加工美丽。”我认同这一说法。

绘画的产生远早于摄影几千年,其底蕴深厚,种类繁多,门派纭纭。在我眼里,绘画远比摄影复杂,深远,且更具创造性。

感觉它离我很远,我翘首仰望。

我的照片如能用画笔描绘出来,让留住美和加工美合二为一,相辅相成,实属难得,倍感珍惜。

为了让她或他对我的照片有感觉,能更好地呈现或创造出美,我有必要跟绘画者聊聊照片后面的人和事。

这是黄姚古镇的一角。古镇位于广西昭平县东北面,始建于宋朝开宝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古镇里的明清建筑保存完好,有300多间岭南风格的建筑。按照风水学说的九宫八卦格局兴建,被誉为“中国第一风水古镇”。

到过不少古镇,还是躲不过黄姚古镇的诱惑。

那天到达黄姚时,已是傍晚时分。古镇内熙熙攘攘,人头攒动,街道两旁挂着红灯笼,热闹得不自在。

在农家饭店吃饭时,见一位婆婆忙于收拾桌面的碗筷,小心翼翼把盘子端入厨房的弯驼背影触动了我,想起远在家乡的母亲,眼眶湿润。母亲虽没有驼背,也已满头银发,干起家务来和眼前的婆婆一样手脚利索。

老婆婆收拾好碗筷,坐在一边呆呆地看着眼前来来往往的路人,眼神寞落得让人心疼。一位游客探身问老婆婆:“婆婆几岁了?”

“我103了。”婆婆微笑着答。

我被惊得张开了嘴巴。她是我见过的最年长的老人,也是最年老的服务员。

走出饭店,我小声地对晴天说:“她的家人不该让老婆婆出来干活了,怎么舍得?”

晴天答:“或许老人出来干干活,多活动,对老人的身心会更好。”

细细想想,我认可了晴天的说法。我的母亲也是闲不下来,让她不要种菜、养鸡、或骑车到市场去,总也不听。

让老人干自己喜欢的事,也是孝顺。

我们踩着青石板,信步走在街道上,优美动听的弹唱歌曲,不时从酒吧里飘扬出来。几年前周庄古镇的那一夜,酒吧听歌的情形浮现在眼前。一样是古镇,不同的光景,有些人和事再也回不去。

踏着歌声继续往里走,猛一抬头,几棵高大的古榕树耸立于眼前,粗壮的树枝向四周延伸,像一只只张牙舞爪的螃蟹。感觉这些千年古树都快活成了树精。

一股寒意袭来,我们急忙转身回到热闹中去。

我想,黄姚的今夜难找安静,莫如让我在安静中寻找黄姚。

一夜之后,我们踏着清晨的露珠,出现在古镇的街道上。寂静的街道还是灯火通明,人潮已经退去。

一位清洁工人正忙着打扫,扫把抚摸石板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我们脚步轻盈地踩在泛光的石板上,想像着无数前人曾踏着这些石板,你来我往,串街过巷,买卖经商,也曾一派繁荣景象。

街道两旁的房屋只稍作修缮,没有改变原样。不知是他们懒得重建,还是早已明白应该珍惜和格守的生态。

放眼望去,原汁原味的厚重历史感,渗透在每个角落,古朴的韵味扑面而来。

我屏住呼吸,举目四望,享受着宁静,又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

有些美好稍纵即逝。

不多会,晨光熹微而来,街道两旁的灯笼陆续熄灭,只剩最后一盏明灯时,我按下了镜头,记录下古镇这份质朴的情韵。

把这照片插入文中,愿懂我和古镇的你执起画笔,细心描绘。让飘荡在都市喧嚣的惆怅乡愁,收伏在这黄姚古镇的清雅间;让旅行者此生的描绘得以重现;让摄影和绘画艺术双相而立。

也许,我想得太多了。

2017年10月28日,黄姚古镇的清晨

之前我看过LTmuzi的许多画,每幅都令我惊叹。这次我联系到她,让她帮我画这《古镇韵味》,没想到她一口答应了。

这源于她对古城的深厚情怀。她说自己对这画面特别有感觉。这不一般的感觉让她的笔端倾注了更多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

我喜欢。

《你拍我画,画作|古镇韵味》

你拍我画活动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