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简友广场心理

竞赛经济

2023-10-14  本文已影响0人  上海乐乐妈

昨天少年宫回来,孩子说可能可以组队参加头脑奥林匹克竞赛。

回顾孩子的竞赛历史,竞赛的本质已然成为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孩子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参加机器人竞赛,说是参赛,其实非常仰仗培训老师的水平,孩子只是邯郸学步般地把老师教授的步骤烂熟于心,现场只是考核记忆力、心理素质和动手能力。

那时候课业负担轻,所以学龄前也混了几个小奖,有没有支付额外的培训费我记不清了,只记得当初他在校外机构学乐高,也就请老师顺便指导一下。

比赛后,当时还是大班的孩子很清醒地和我说,他只是复刻了老师的创意和编程思路,意义不大,于是我果断喊停,乐高搭建也就顺水推舟地结束了,自然也没继续更烧钱的机器人认证比赛。

接下来就是数学竞赛。

当时的教培市场非常活跃,我们还特地去参加了人满为患的某思测试,数学测试结果确实不错,于是大胆开始小学数学的竞赛之旅。

我也记不清楚到底怎么知道某些机构可以暗搓搓参加数学思维活动的,反正就抱着让孩子试试看的心态报名了几次,也获得了一些名次,孩子的自信心也有所增强。由于没上机构自行组织的培训,所以考试的费用也就报名费,几次加在一起也不是很贵,一顿饭钱而已。孩子一年级暑假带他去香港参加了一次比赛,顺便家庭游,花费了几千元,那可能是数学竞赛的最大一笔支出。后来,组织机构可能为了圈钱,又开始陆续组织一些花里胡哨的夏令营、冬令营,我觉得有点华而不实,和孩子商量了一下,数学竞赛也就在四年级时果断消停。

再然后就是火得一塌糊涂的编程竞赛,我们踩准点果断入局。

第一次参赛差点摸不着北,为了能有好成绩,挺财迷的我还是咬咬牙帮孩子报了个线上突击班,好几百元。比赛前一周,老师内部培训了一些解题思路,最终得了三等奖的孩子和我说幸亏上了辅导班,否则那么短时间真心来不及做。

后面几年,机构辅导也升级了,不再是辅导班的模式,而是让考生充会员卡,也是几百元,但可以一整年进行刷题训练。我们也就正式比赛前最后几个月参加了多场训练赛,刷了几周难题,手练得熟练了,成绩自然比之前更近了一步。

同期,科创比赛也是如火如荼,我不想落人后,于是自不量力地撺掇孩子参加了一些知名的科创比赛,自然折戟沉沙。后来才知道,这些比赛也是可以通过付费培训收获佳绩的,我瞬时觉得没啥意思,但却促使自己下定决心让孩子走公益的区少年宫科创系统培训之路,最终成功入选,然后就有了开头的这一幕。

虽然我对竞赛有点爱恨交加,但通过竞赛,确实也让我挖掘了孩子在数学、逻辑、动手能力方面的优势,也让他有资本敲开了区少年宫科学探究社团的大门。至少从这点来看,极具讽刺意味,竞赛履历恰恰成为了孩子通向公益培训机构的敲门砖。

但如果竞赛只是通过刷题、资金投入就能够获得名次,对孩子的后续生涯规划没啥裨益的话,或许只是短期的狂欢,落幕后只如烟花般寂寞。亲戚家的孩子幼时出国比赛头脑奥林匹克大张旗鼓,大时却不甚了了,或许就是前车之鉴。

竞赛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也不必过多地夸大它的作用而忘却了初心。褪去择校、自招升学的潜在目的,或许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的真实的兴趣和真实能力的提升,在必要时进行助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