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年纪
(润言 #20210315#Day91/100)
“到了什么样的年纪,就该做什么样的事情”,这句话很有魔力。似乎有了它的存在,人生的各个年龄段便有了划分。该学习时就埋头读,该工作时就赚钱养活自己,该恋爱结婚生子时就寻找人生伴侣并照顾好小家。在人生这条赛道上,年纪便是这条赛道的时刻点。就好比曾经的同窗好友,起初大家是在同一个时点起跑的,一同嬉戏打闹读书。结果在后半程的比赛中,工作、恋爱、结婚、生子,其中有一项你没完成,停滞在原点。看着其他人纷纷交卷离场赶赴下一场比赛,内心有些许焦灼。
这就是大环境下无形之间给到每个人的压力,随着社会发展层次越高,对于各种不符合主流的思想和行为的包容度也会相应提高。但是无形的压力仍然存在,或多或少。而这种压力往往来自于别人对你的解读,“三十好几怎么还没结婚”、“四十好几怎么还没有孩子”、“五十好几还没事业的就等着混退休”。
所以我们总是很赶时间,赶在时间发出通牒之前完成该完成的任务。可笑的是,人生又不仅仅只有任务,我们会为了美好的事物而感叹世间的美好。谁会在走向人生的尽头时,细数我这一生完成了多少任务?
年纪是人生的刻度尺,它标刻出我们走过的每一步。我们按着世俗的眼光走着世俗意义上的道路,这条道路上留下了大部分人的足迹,包括我们最亲近的人——父母,所以他们鼓励我们勇敢的大步向前迈。只是人是有差异性的,差别之大不亚于跨物种。
他们做着大部分人不做的事,或是反年纪做的事。结婚多年仍坚定做丁克族,七十高龄仍学跳伞。他们坚持做着自己最愿意做的事,不畏他人眼光,坦然处之。也许丁克族会被告知,多年以后你一定会后悔年轻时的决定;七十岁的奶奶会被告知,高风险运动对老年人的身体是高挑战,你会命悬一线。
我相信只要是标新立异的行为都会被各种“好言相劝”,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我们都得学会尊重他人的选择。不要以自己的道德行为作为刻度尺,去丈量他人的道德行为。生活是自己的,人生的路也需自己走。成年人的世界,多的便是人生百态,各有其味。过好自己的人生,无需敬畏他人之言,更不要轻易评价他人的生活。
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意味着不为别人而活,当然同时,也不要求别人为你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