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人物读书

司马懿给我上了一课

2017-07-06  本文已影响326人  福子鱼
图片来自微博
一、善于潜藏自己

最近迷上了《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这部剧。不得不说,此剧制作很良心,画面精美,电影即视感十足,细节处理很精妙,是不可多得的一部国产剧。

不过,真正吸引我的,是这部剧塑造的人物———司马懿。

《三国演义》里的司马懿,足智多谋,与诸葛孔明对垒,也曾闹过笑话,聪明到极致便是多疑,空城计一例便可见端倪。司马懿此人,最是让人看不透。辅佐三位君主的他,当真没有私心?剧中,面对杨修的百般设计,心中当真没有怀恨?却正是司马懿这一副谦虚到极致,百害皆可忍的外表,正是他小心翼翼把持着自己的角色定位,才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司马懿其人,他将自己的“鹰眼狼顾”之相隐藏的很好,他有鹰眼的锐利,有狼子的野心,却于面上盖以忠臣之相。越是心有野性的人,越是会掩盖自己的内心,正如伺机捕杀猎物的狼,动作极轻,利用一切环境优势伪装自己,待时机成熟,再展露尖牙利爪为自己加餐。

无论你是跻身在哪一行业,当你想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请不要被自己的大胆吓一跳,那也许是你内心最真实的向往。为了到达巅峰,首先学会潜藏自己的野心,因为成为万众瞩目的成长之路必定不会平坦,你的竞争对手们也在磕破头皮前进。他们正在互相使绊子的时候,一旦嗅到了你的潜力,你便是众矢之的。只有善于潜藏自己的人,才能在不经意时出其不意。

二、处事不惊,巧寻出路

深记得《易经》中最令我敬畏的四个字“潜龙勿用”。我自己揣摩的意思是,一个人要想成大事,先要沉淀下来,就像陈年的酒一样,越是潜藏越是香醇。这四个字放在司马懿身上,太过合适。

剧中的司马懿,起初尚未出仕,仍处在创业的起步阶段。杨修奉曹操之命,主持了群英荟萃的“月旦评”,与天下有文有才的年轻人切磋思想,堪称没有硝烟的战场。这其实就是曹操选用人才的平台,杨修也是对曹操父子的诗文百般吹捧。当司马懿的弟弟所作文章被杨修驳斥,他再也站不住了。司马懿与杨修在台上唇枪舌剑,各抒己见。司马懿表面看似是在维护弟弟,可实际,他难道不知曹丞相尚在场吗?这其实是一个引子,是他入仕途的一场自我引荐。

剧情发展,杨修为救父亲,将谋反罪名嫁祸在司马懿父亲头上,导致其父含冤入狱。司马懿并未惊慌,而是沉着地四处奔走,搜集信息,理清思路,发现真相实为杨修嫁祸。此时,他大可以与杨修对簿公堂,甚至大喊冤枉,可这种哭天抢地的方式他一概没用,而是与荀彧配合演了一场戏,装死。最终,智慧使得司马懿救父成功。

当真正遇到大风浪的时候,人其实很难保持镇定,尤其是在被冤枉时,总是怒发冲冠打算去找始作俑者理论,甚至大动干戈。往往头脑中的感性占据了理性,那么,你所作的任何一个决定都将使事态恶化,却起不到任何缓解作用。可当你及时冷静下来,简单分析态势,才能做出合适的决策。有的人会说,我忍不了,我一刻钟也等不了,怎样才能冷静。那就想想司马懿,以大局为出发点,站出事外来看,视角不同了,解决方案的灵感自然就来了。

三、跳出利弊得失的条框

剧中的司马懿虽有野心,却不是扔掉了仁义谈理想的小人。

曹操正为退关羽而发愁,杨修谏言迁都。迁都看似是规避与关羽正面对抗的风险,其实,是杨修为辅佐曹植上位的谋划。司马懿辅佐的曹丕势力根基在邺城已经根深蒂固,此时若迁都洛阳,曹植就可以在洛阳重新培植自己的势力与之抗衡。杨修在兵临城下时,却还是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却不想“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司马懿却站在了魏国的利益上看问题,如若迁都,就好像已经宣布“我们打不过啦!撤啦撤啦!”,最容易导致军心不稳,人心将散,魏国将不堪一击。司马懿依旧谏言曹操用计谋退关羽,为稳军心,必须迎敌。结果是,曹操借杨修人头稳军心,用司马懿计策大胜关羽。

目的性太强的行动,只会给你的道路增添杂难。利弊心不能太强,要知道,争在一时的利弊会失去远方的胜利。眼光要放长远一些,如果你的计划会对大局造成不利影响,切莫急功近利,哪怕放弃一时的蝇头小利,也不要钻在牛角尖硬不悔改,结局只会让你哭泣。

人既要有野心,也要活得大气,活得正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当你在追梦的路上为了坚持正确而舍弃了一些东西时,你会在胜利的终点找回来。创梦初期,忌好高骛远,宜潜龙勿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