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本来就是一部文艺片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美食

下碗面给你次,好不好嘛?!

2015-10-04  本文已影响4066人  小肥虾

文/小肥虾

大学时候,去学校附近的一家名为“胡子”的料理店吃乌冬。听到乌冬,想起小学的课文《咕咚来了》,于是脑海里出现这样一幅画面:雾气腾腾的厨房里,阳光透过排气风扇钻进来,洒在戴着白色高帽的厨师身上,他专心致志地捞起做好的乌冬面,用勺子和长筷将面倒在高汤里煮,锅里的汤咕咕咚咚地冒泡,氤氲出麦香。

据说,乌冬面、荞麦面和绿茶面是日本最具代表的三样面条。在日本,乌冬面是居家必备之品,也是日本料理店不可或缺的主角。最经典的日本乌冬面做法,离不了牛肉和高汤,做法倒是普通,有很多我们似曾相识的地方,味道的不同就在乌冬面了。去日本,大家会推荐金川县的牛肉乌冬面。日本小说家池波正太郎出版过一本美食随笔《昔日的味道》,池波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东京浅草,记录的料理店美食从昭和五十六年到六十三年夏,他说食物和人类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本书貌似就在为过去与今朝搭建联系的桥梁。

有一次池波君与好友井上出门远行,井上在京都车站前的一家饭馆吃了碗猪肉乌冬面,池波不以为意:乌冬面有什么好吃的!要说面条,还是荞麦面最赞吧!井上解释道,京都的乌冬和东京的可不一样!原来,东京的乌冬面汤底是咸的,两者的味道迥然不同,关西这里的乌冬,清淡的汤底和滑溜溜的乌冬面搭配得恰到好处,四十年前的味道,现在依然被完完全全地保留在了京都。

提起乌冬,很多人都自然而然的把它当成是产自日本的食物。但其实,乌冬面的真正起源地是中国。唐朝时,来中国求学的日本高僧弘法大师从中国带回了小麦种子,同时也带回了乌冬面的制法。乌冬面用小麦磨粉制成,能够很好地弥补日本一些地区由于不能种植水稻所造成的粮食短缺。由此也开启了日本的面食时代。一种说法认为,乌冬最初并不是面,而是包着蜜的一种甜品,其最早出现在平安末期的《江家次第》一书上,但18世纪江户时代的伊势贞丈在《贞丈杂记》中认为,当时应该是一种面粉做的有馅的团子状食品。“饂饨(うどん)”是日本人自己造的字,最初写作“混沌”,“饂饨”是现在才被翻译为“乌冬”。

乌冬面在日本的普及大概是在江户时代中期以后。有两个原因:一是都市饮食业的发达,另外是酱油的普及。江户时代各种食摊的繁荣,大大推进了乌冬面的普及,以后又从都市推广到乡村,成了日本人的日常饮食之一。

江户时代,最著名的乌冬面要数发源于三重县伊势乌冬。他的特点是酱汁色深,味道浓郁、微甜。早在江户时期以前,当地的农民就为了省事,用自制味噌的酱汁来拌乌冬面吃。江户时期,叫做小仓小兵的人在伊势神宫前开设乌冬面店,为前来参拜的人提供乌冬面,据说这是“伊势乌冬”名称的由来。后来,这种乌冬的吃法有了越来越多的变化,除了味噌酱汁外,也开始加入高汤。

入夏之时,最受食客欢迎的当属凉吃乌冬,“割烹清水”配合时令,做出数款日式凉面,盛在竹盒里冰面上,每一根都晶莹剔透,吃上一口,筋骨刚刚好。配上炸虾蔬菜天妇罗和炸鸡肉,一起食用既可解除菜品的油腻,又可为凉面增添鲜美。但我始终觉得,吃乌冬还是煮热了吃比较有味道啊。后来,我吃了好多次高汤煮的乌冬,在富士山下的忍野八海,挑起乌冬一根一根地咀嚼,热气从汤碗中冒出来,眼镜顿时蒙上了一层雾,窗外的冬雨滴答滴答,远处富士山永远白雪皑皑,那一刻,所有的景物都不动声色,等着人们静静地品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