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梅||‘’求‘’与‘’帮”2018-10-17
我是个极热心的人,爱助人是我的基本特点,表现为无求也帮。看到同事朋友同行忙不过来,尽管没提出帮忙请求,我也必会挺身而出,包揽部分事务,也因此获得一些人缘。这是以前的我,实则是好为人师。
后来发展到有求就帮。印象极深的是某次主管部门组织的远游,团长征询全班,哪位是语文老师?一个团30人,没人应声。停了几秒后,我这个曾经的语文老师举起了手。如此,团队的,团长的,自己的培训总结,我共写了三篇。与我同屋的姐姐,是位资深心理老师,她心疼的嫌厚我:‘’人家都不举手,就你能,出来学习,还要担着团队的任务!或者,等领导安排不下去,再找到你,也比现在效果好!咱都这岁数了,别这么卖力了!‘’忘不了她惋惜我不会疼惜自己的眼神。我总结她说的大致要点是别人有求才帮。
理由很简单,无求就帮,或是对方不需帮而外人硬塞给他,人家既不领情,也嫌受到干涉,出力不讨好。或是他正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一个突破自我的机会,结果他人横空出世,出手相助,剥夺了他成长的机会。比如知了猴蜕变成蝉的关键节点,你忍不住帮拽一把,看似伸手相助,实则造就了一只残缺之蝉。无求而帮,就是这般的可怕!而有求就帮,可能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尤其是自己无暇顾及时,造成自身精力受损,对一个有助人情结的人来说,徒增焦虑罢了。
自此,我就试着按下性子,放下了随时想助人的自恋情结,开启了有求才帮的节奏。彼时的帮,对方已经做好了准备,且正是他需要的,因而此彼两相宜。
在读到李老师《SST经验谈(2):不要野心太大》后,又有感慨,如果作为生活中人,有求才帮还好。倘若作为心理咨询师,仅仅靠有求才帮还不到位,合适的原则是有缘才帮。正如李老师所说:‘’在‘求”和帮”之间有个‘缘’字在,这个缘分就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之间的匹配。‘‘’意即:能不能帮到求助者,那得看二者之间缘分啦!匹配度高,做起来就顺风顺水;匹配度低,则举步维艰,能量消耗极大,也未必有理想效果。
有缘才帮。正因如此,咨询师便不必期盼咨询中必然出现某种特定结果,也避免刻意策划任何特定的结果,而是将关注点放在对整个咨询过程保持强烈的好奇和兴趣上,全身心地以求助者为中心,尽心用心陪伴,乐于接受求助者任何“存在”的自然呈现。
我们的‘’能力非常有限,心理咨询最终的效果取决于您的努力。‘’当咨询师把来访者对本次心理咨询的期待降低时,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咨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