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库关于健康的生活生活

要么早睡,要么早死

2016-05-20  本文已影响16700人  衍超

过劳死的都是年轻人

前天,网易女编辑王雅珊因肝癌去世,年仅28岁。28岁,大好年华,未曾绽放却要枯萎。她在微博中写到“真希望我能挺过这一难,然后好起来好好孝敬我的父母”,可惜病魔无情。加班、熬夜,从疲劳到癌症只需四步,“我就是例子啊”王雅珊在微博中写到。

在这个把女人当男人使,把男人当牲口使的竞争激烈的时代,“过劳死”并非新闻,而是年年都有所闻。

2006年5月28日,深圳华为公司研发人员胡新宇因病毒性脑炎被诊断死亡,年仅25岁。胡新宇每天工作到凌晨3点,睡在实验室的床垫上,早上9点又开始工作。病发前,胡新宇已经连续加班两周。30多天里,他只回家了4次。

2011年5月14日,聚龙影视传媒副总经理、美女模特艾薇微,因长期工作劳累,积劳成疾,突发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逝世,年仅22岁。

2012年9月4日,金山集团一员工9月4日上午被发现在北京办公室猝死。

2013年5月13日,奥美中国一年仅24岁的青年员工在办公室猝死,据了解该员工死前已经连续加班一个月。

我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已达60万人,平均每天有约超过1600人因劳累引发疾病离世,是世界上“过劳死”第一大国。

年轻人总是仗着自己年轻,不用担心健康问题,便拼命地压榨自己地身体,一天不吃饭,很正常;加班熬夜,很正常;通宵打游戏很正常。一天两天没问题,“你看我身体还是这么壮实”,却不知疾病已经在慢慢侵蚀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有一种病叫积劳成疾,有一种死叫积劳致死,病来如山倒,疾病的凶狠让你根本无法招架,不管你是十八岁的小伙子,还是八十岁的老大爷。

生活再沉重也要善待自己

房子、票子、车子、奶粉、教育、医疗、养老,生活是需要钱的啊,现在竞争这么激烈,除了拼命工作还能怎么办?

我讲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今年过年回老家我见到了一个多年未见的亲戚。亲戚幼年丧父,十几岁就一个人到广州去闯荡。凭借着个人的奋斗和打拼,他在广州开了一个小厂,在广州买了几百万的房子,几百万车子,由当年身无分文的穷小子一下子成了村里人人羡慕的首富。前几年村里修路他还捐了一大笔钱,村里的各家各户都拿他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今年过年期间,一辆小轿车开到村庄,接着有两个人抬着担架从车里下来,担架上躺着的就是那位亲戚。后来去探望他,看到他身上插着各种管子,嘴里、鼻孔里,他不能进食,只能靠打葡萄糖维持生命。他得的是绝症,医生说还有3个月的生命。亲戚40多岁,正值壮年,家里还有一个妻子和两个未成年的女儿。与他交谈时他说了很多往事,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他妻子说,他的病其实早就在医院检查过,只是当时不是很严重,再加上工作比较忙他也就没有去治疗,没想到后来成了这样。

没有一种职业值得我们付出生命的代价去做。奔不完的前程,就缓一缓,懂得有舍有得。健康是“1”,事业是“0”,不管有多少个“0”,如果没有这个“1”在前面,它永远只能是“0”。为了这个“1”,舍掉几个“0”吧。排不出时间休息的人到最后总会排出时间生病。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文化

在集体主义时代,我们崇尚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文化,这种文化教我们为集体不断地燃烧自己,消耗自己,到死为止。某人在工作岗位上累死了,还要到各处去宣传他的事迹,号召大家向他学习,以“过劳死”为荣。现在虽然是个人主义抬头,但是中国人还是逃脱不了劳碌命。我们从小就被灌输成功学,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和你谈论的都是教你怎么去拼搏,怎么去出人头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从没有人告诉你要做一个快乐的人。无论是以前的集体主义时代还是现在的个人主义时代,我们都是重事业,轻生活,重奋斗,轻享受的文化。中国提倡的是艰苦奋斗,享受在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褒义词。父母总是会叫你去学习,去做作业,但不会对你说去听听歌,看看电影,去找朋友玩耍。

工作只是工具,享受生活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不要把享受生活寄托在未来的某天或某个时期,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竭力奋斗攒家底、攒够之后就退休做喜欢的事情的想法太过理想化,往往演变为无止境的忙碌,最终回过头看悔之晚矣。

此篇文章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