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程阳风雨桥——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风雨桥,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损。
风雨桥是侗族独有的桥,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因为行人过往能躲避风雨,故名风雨桥。
程阳风雨桥,又叫程阳永济桥、程阳回龙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城北面20千米处,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阳永济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民国十三年(1924年)建成。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山洪爆发,程阳永济桥南面三个亭子被冲走,三年后开始修复工作,两年后修复完工。1984年,第二次洪水灾害,程阳永济桥被冲垮两个桥墩,永济桥再一次进行大规模修复,修复用了两年时间,现存的程阳永济桥是1985年重修的。
程阳永济桥是建筑的集大成者,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在中外建筑史上独具风韵。它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程阳永济桥横跨林溪河,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主要由木料和石料建成,有2台3墩4孔。墩台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亭廊相连。桥中亭子飞檐高翘,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它的建筑特点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全部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
穿斗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南方传统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在山区的民族地区中使用比较普遍。程阳永济桥桥亭桥廊的建筑便是采用了这种结构,它既有古代百越族杆栏式的建筑色彩,又有汉族宫殿式的工艺成分。
程阳永济桥“木上加木,层层递出”、上部木结构对下面的组合梁支点起刚性固结作用的方法,既可得到较大的跨度,又能增加承受力和桥面的高度。
另外,挑梁以桥墩作为支点,要是无重物压着,就容易倾覆,所以在桥上建的五座楼亭不仅仅出于艺术上和作用上的考虑,还各自起着重力平衡的作用,增加桥的稳定性,使负载近一百吨的正梁得以安然不动,减少跨中的变形,整个设计非常符合力学原理。
程阳永济桥桥墩全部用巨大青石砌成,每个桥墩宽2.5米、长8.2米,平面两端呈69°40’锐角,即为扁六棱形,上下两角呈尖状,以减少洪水的冲力。桥墩间距17.3米。
程阳永济桥墩上为木梁伸臂结构,弥补因桥身正梁的杉木长度不足而出现的缺陷,桥墩上用重叠的四排粗壮的杉木组成梁,下面有两排各为九根杉木穿榫连成一体,呈天平形向两边悬挑,每摞一层向两边挑出一段距离(约2米);上面两排为每层四根粗且长的杉木同样用木榫连成一体,架于两个桥墩之间,承受桥梁的主荷载。
程阳永济桥桥面架杉木,铺木板,桥身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桥的两旁镶着栏杆桥上有5个塔式桥亭,中央桥亭最高,为4层六角宝塔式楼阁,为挺颐式;中央桥亭两边各有一座略低一点的4层四角宝塔式楼阁,称东西台亭,为多重檐攒尖顶;靠桥头两端各有一座4层殿式楼阁,称东西墩亭,为多重檐歇山顶,集侗族鼓楼的三种基本造型于一身。
桥亭顶上装有用红土烧制的葫芦,象征如意吉祥。桥亭之间的瓦梁上,装饰有4个葫芦和倒竖的鳌鱼;每个彩绘檐角都有一只木雕仙鸟,色泽鲜艳。程阳永济桥的桥盖,采用青瓦白脊戗,形成黑白分明的横线分割,给人以庄重典雅的艺术美感。
郭沫若先生曾题诗曰: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
广西现存历史建筑3000多处,承载着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和历史记忆,捕捉遗落的吉光片羽,聆听八桂的历史足音,传承广西的文化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