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65你的身边有没有做事有股子疯劲傻劲,眼里透着光的人?
7月11日,周四,天晴,日更第41天。
每日一句
感谢他吧,一个愉快的词语,因为我们的孤独,因为我们生于世的短暂时光,而更显珍贵。只有你能对他说, 对这个教你向何方生长又如何生长的人说: 谢谢这朵世间的玫瑰。(路易斯·塞尔努达 《诗人》)
经常有人问我,我现在做什么呢?上班了吗?
一开始,我都不好意思回答。总是说带着孩子,做一些别的事。这是旧有思维的荼毒。总觉得找个好工作,尤其是铁饭碗,一辈子就很好啦,身边的人大多都是如此,上班跳槽,从这个公司到那个公司,从这个职位到更高的职位。心底那一点点不安全感,不提及仿佛就不存在了。
记得有一期,清华学霸梁植参加《奇葩说》海选时,评委刚巧是清华高材生高晓松。
本来应该是一番校友亲切见面或者学霸观点争鸣的剧情,却被梁植一句话搞得气氛紧张。
梁植说出了自己最大的纠结:我本科学了法律、硕士学了金融、博士学了新闻传播,毕业找什么工作好?
高晓松当时气了:都读博士的人了,还问别人自己要干嘛,你已经很危险了。名校是镇国重器,名校培养你,是让国家相信真理,这才是一个名校生的风范,不是用来找工作的,你明白吗?
高晓松指责梁植没有胸怀天下的气魄和改造国家的欲望,我更愿意解读为使命感的缺失。
对我们来讲,找工作挣钱有错吗?其实并没有错,只是不该忽略家庭、学校以及社会赋予的那份使命担当。
这两者的关系,就像高晓松提到过的《月亮和六便士》一样,当你弯腰去捡六便士的时候,别忘了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一个有使命感的生命,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
使命感是最高配置,会让整个人立起来;一旦使命感缺了钙,言行风骨便会软下来。
当然,使命感不是一天养成的,是不断历练和利他的结果。
前段时间我听了一位阿里巴巴公共政策研究室老师的讲座。他说马云跟合伙人开会时,从不谈钱,只谈使命感。
大家都不怀好意地笑了,不少人想起来马云在创业初期常被人当成“大忽悠”。
但细想又经不起推敲,阿里的迅猛壮大已经证明“忽悠”是个伪命题,再说马云跟各个领域顶尖的合伙人不可能相互忽悠吧。
想来想去只能是,他们坚信:一个概念就是一个王国,怀揣使命真能改变世界。
要不然,谁会把“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当成使命,说好听点是通过平台给小微企业、小商家赋能,往长远了说是在培养潜在的竞争对手。
在阿里校友见面会上,马云对那些跳槽到对手企业或者自己创业的校友说,阿里不会生气,只希望你们把阿里的使命带过去。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上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就是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使命感。”
相较技术、管理、数据赋能,其实更重要的是使命赋能,阿里就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如果你身边人,做事有股子疯劲傻劲,眼里透着光芒,要珍惜,他可能被使命加身了。
一旦征途被使命照亮,人生价值将最大绽放。
使命加身,必承王冠之重,挺胸阔步又如履薄冰。
更重要的是,使命感会主动推着你日益精进、从不间断,慢慢覆盖、影响周围更多的人群。
有人觉得使命感太虚无缥缈,它实际上很简单,就是我们每个人对社会的感知和认同。
它不会直接给你财富、名气和幸福,但能告诉你这么努力为什么、什么时候该干什么。
麦家说:
“平庸的人有一条命:性命;优秀的人有两条命:性命和生命;卓越的人有三条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它们分别代表着生存、生活、责任。”
同理,人生配置也分三种,低配人生是有车有房;标配人生是有事业有分享对象;高配人生是有使命有担当。
高配使命感的人,自己会发光,更能把身边照亮。
当我一点点潜移默化地让自己有了使命感,忽然就觉得心里非常非常敞亮,不再纠结于羞愧,不再纠结于悔意,想发光,也把身边人照亮。
我是小苏一,xiaosu413,欢迎你来监督我的日更,见证我365天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