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美食

六一过后,聊聊粽子的滋味

2017-06-04  本文已影响20人  鬼纹

失去传承的礼仪后,留下的是节日的味道。

端午节为什么而过?

为了吃粽子而过,如果没有粽子我找不到过端午节的理由。

屈原?你还会背《离骚》吗?除了那篇课文你和屈原又还有什么关系呢?

显然你记得的是粽子,屈原是吃到美味粽子后留下的聊天内容。

都二十六了,一样东西吃了二十几年还没吃腻,还愿意继续吃下去,这算是对粽子的真爱了。

北方长大的孩子对粽子的味道是甜蜜的味道,甜对于孩子来说不就是辛福的味道吗?

粽子的甜是食材本身的天然甜味,红枣的甜、葡萄干的甜、蜜枣的甜。三中甜甜的食物带来三种不同风味的甜,红枣的甜是与茶苦尽甘来的反义词~甜尽苦来;葡萄干的甜伴随着相爱相杀的酸,酸与甜似乎是最有夫妻相的味道;蜜枣的甜是当蜜把枣甜到尽头的苦味吃掉后那甜的极致。

红花要绿叶配才美丽,粽子的美味离不开那白白嫩嫩、软软糯糯的白糯米。没有枣和葡萄干的粽子也可以吃,那毫无味道的味道偶尔也可以品尝一下,细品之下鼻子中进来一股竹叶的清香,这股清香似乎就是美食里面少有的书卷气。

对粽子的爱,除了那舌口胃腹间甜蜜的辛福,还有从鼻尖侵入灵魂的清香。一个小小的粽子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和说不清道不明的人文关怀。

人们对物质和精神辛福的追求从粽子的口味之争能看出不同的态度。

上文写了这么多最甜粽子的爱,你以为中国人都认可吗?就如同北方人对南方人吃咸粽子的不可理喻,南方人心里也对吃甜粽子抱着满满的敌意。

当我第一口吃饭包着红烧人的咸粽子时内心的翻滚我都已近忘记了,因为我后来,也就是如今也有些怀念那咸甜肥腻的味道。

也许饥饿能改变挑食的毛病吧,也许新口味能治疗厌食症吧?

接受新的口味,是接触新文化的开始。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辛福可以是甜蜜的味道,也可以是脂肪的油香味。

在饥饿的环境中,每一份额外的味道都是辛福的味道,每一克额外的能量都是希望的味道。

甜蜜背后的糖,油香背后的脂肪,可不就是生物机体储能的碳水化合物吗?

殊途同归前的差异少不了手边原材料的相对富饶。大枣、葡萄干也只有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北方才能甜的那样极致。有山有水的南方鱼肉是大自然的馈赠。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一切都在变化。

就如我一个北方人接受了咸肉粽,相信有很多南方人也接受的甜粽子。

我们对辛福的定义在超越温饱之后也不会在满足于一种口味。

一个粽子可以包容甜和咸,还可以继续包容酸、苦、辣;可以包容枣和葡萄这两种水果,还可以包容菠萝、苹果、樱桃等等更多水果;可以包容猪肉也可以包容鸡、鸭、鱼肉等等更多的肉;可以包容中国的南方和北方的口味,还可以包容日本、法国、美国、地中海、南美洲、东南亚等等世界的口味。

当口味和这世界一样变的繁华而迷惑后,你会迷失吗?

对美味的追求、对更好生活,什么时候能够让你觉得够了?

回归经典是为了把握传承千年的本质,当掌握本质后在变化中传承。

辛福似乎没有尽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