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小衔接

2020-02-27  本文已影响0人  悠姐的漫游

在大多数家长的心目中,幼小衔接的难点和重点都放在了学科课程的对接上,所以幼儿园的学前班和课外补习就变成了首选。孩子们被迫告别自己的黄金儿童期,开始迈向了十几年的学海生涯。这当然不是家长的错,应试教育和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紧迫感,十几亿人口的竞争压力和焦虑恐慌就这样转嫁到了幼儿身上。

结果当然是有的赶上了,也能适应;有的恐惧了,甚至厌学;有的你想往东他偏往西,死活不配合,一直到五六年级甚至更高才咂摸到入门途径,不用家长跳着脚押着学习。网上也有不少段子,低年级陪写作业的家长暴躁者有之,暴力者有之,发狂者有之,崩溃者有之,甚至气急生病者有之。而孩子,厌学者有之,绝望自弃者有之,心理变态者有之。还有幼儿园时看着满正常的孩子,到了小学就成了问题孩子,边缘性孩子。我们也经常碰到体制内学校转出来的需要家长陪读的,老师无可奈何的,学校要求转学的。

学习真的需要这样吗?我们看到很多国家的低年级孩子玩耍学习、自由学习,继续着欢乐的童年期,而他们成长起来的状况并不比我们赶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差。那么到底是怎么了?是该去做这样急迫地追赶奔跑,还是准备好其他的事情,让孩子们的脚步更从容更自在?

说到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说起。只有搞清楚了他们每一个阶段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才能找到相对应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首先我们看看儿童期:

0—7岁的儿童期,是孩子们物质身体飞速发展和成长的时期,也是奠定一生物质身体基础的时期。孩子所有的感官发展,大脑发育,神经系统成熟,各种反射建立,左右脑交互,感统系统平衡发展,内脏器官的完善和发育等都是这个阶段完成的。一直到12岁,才会有一个相对健全和成熟的物质身体体系。而这个物质身体体系就是孩子未来学习,工作,运动,思考,社交等一系列活动的物质基础。

我们经常看到的学习障碍患者,社交障碍患者,性格过度缺陷,自闭,多动,神经功能障碍等各种精神性疾病,除先天遗传发育问题外,基本都是儿童期带养方式出了问题。

我们可以检视自己孩子的童年,如果他存在以下的生命方式,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在七周岁左右就会顺利进入小学阶段,接轨小学教育。他就是在幼儿园阶段目不识丁,也不会阻挡他愉快迅速地融入小学生活。(当然不是高压下的不按孩子发展规律的学校生活)

1、1—3岁,没有受到成人的过度干涉,他可以自由自在跟随内心生命原动力的指引,发展他自己,通过自己的感官经验这个世界。比如他用嘴巴探索世界,用手和脚探索周围,没有人指手画脚干涉他的自主玩耍,可以做大量尝试(成人眼中的破坏行为),大量的爬行和运动,接触大自然,按时早睡早起,每天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带养人稳定。很少被制止和呵斥,威胁。家庭氛围和谐有爱。

2.4—7岁,喜欢看绘本,喜欢听童话故事,没有大人不断地把科学和真理灌输给他们,可以独自玩耍,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与人合作游戏,户外活动不需要成人的过度照顾和保护,自主绘画,没有人强迫他们必须怎么画或者画的有意义。可以独立完成吃饭睡觉整理自己的用具,可以独立大小便并且可以告知成人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可以听到并服从一定的指令,可以跟随成人做一些事情,手眼协调,具备模仿成人的能力。知道规则并且可以遵守,家里有可以倾吐并得到正确指引和安慰陪伴的成人,特别是有能够理解孩子特性的成人。非常有规律的生活,喜欢在生活中发问,有好奇心,对数字和文字有兴趣,喜欢模仿并追问。等等。

如果你的孩子起码具备大部分的特质,那么他升入小学的困难就不会很大。而不具备这些特质的孩子,我们就需要反省自己的带养方式,寻找有专业知识的人给予调整,当然,也要有心理准备,他们未来将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是不是准备好的孩子上了小学就完全没有问题了呢?答案是“NO”

这取决于我们进了一个怎样的小学。

小学一年级其实是幼儿园的一个延续。这一年的时间,其实是送给孩子们的一个适应阶段。

1.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适应:节奏的变换,环境的变换,人际关系的变换,课程内容的变换(以前是不太需要动用思考和指定记忆的),强度的变换等。以上的变换会导致初入学的孩子有一个生理疲惫期,经常在放学的时候坐车上就睡着了,显得精力跟不上。还有一个紧张兴奋和恐慌的压力,接受新鲜事物并融入进去,不同孩子的时间点不一样。我们需要建设一个平和温暖有爱的人文环境,让孩子们放松,感觉安全,感受到被接纳,然后才可以从容完成角色的转换,融入进去。安全感较差的孩子需要较长的时间和陪伴。

所以一开始,是不适合课程进入过早,压力过大,老师过于严苛,规则过于强硬。孩子需要像做梦一样被引入一个新的班级流里,不知不觉地浸润其中,跟随一个班级的有机运作。而不是被恐吓着威胁着催逼着进入。

2.身体的准备。学习仿如弹奏乐器,孩子的身体的适应,就像演奏前乐器的调试。身体的记忆优先并持久于头脑的记忆。所以我们要有对身体的调适过程,让身体参与学习,让身体经验早于头脑灌输,让孩子从内在生发感受与知识的结合点和对应关系。低年级的孩子是用这种方式来学习的,延续了幼儿时期的成长方式。

所以我们要把学习的方式更多地放在生命体验和身体经验上,这样提炼出来的思考和知识才会鲜活和长久。但是我们看到目前体制内的教育一般都是把学习压在大脑上,所以孩子的理解能力跟不上,也很难做抽象的逻辑思考,书本上的知识就需要靠老师和家长的大量高压灌输和批量性重复练习才能记住。而其实真的不必要,因为只要掌握了这个年龄决断理解和学习方式的特点,并对症下药,安排学习,学习真的很简单。

说到身体的准备,我们得知道书写是非常精细的动作,这对一年级的孩子是非常挑战的。抓握也是一个困难。所以我们更需要适合的书写工具,而不是强迫他们去适应工具。

所以以上种种可以发现,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是完全可以适应小学生活的,在学业上起步为零,也不会耽误他们之后的学习。因为真正的学习阶段其实是在三年级开启的,他们的思维和能力都打磨到位,可以接受一些简单抽象的逻辑思考。我见过很多人,我们那个时代或者更早也有更多的人,甚至在九十岁才开始受教育,他们的学习和之后的事业没有差过谁。

所以准备好身体是一个前提条件,找一个正常的懂孩子的学校才会让他们轻松自在的起飞腾飞。如果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压迫一个孩子进入一个不属于他发展阶段的环境和压力里,真的就是一个揠苗助长和弓紧久衰没有后劲的破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