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浮华 如影随风

2022-07-20  本文已影响0人  肃南一中张立红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我们用这样的语言来谈论过去现在未来的时候,无不充满了历史的苍桑和对人间岁月的感怀,风刀霜剑在你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刻痕,岁月的侵蚀令你的肌肤不再光滑润泽,历史的烽烟令你的腰肢不再挺拔。

校园一角

        来到新的学校已经一年了,一直还没来得及回顾与想象、感悟与体味,岁月曾是那么葱葱。来之前还刚刚获得了一份三十年荣誉证书,不是作出了什么特殊成就,而是对真诚平凡三十年的背书,是对青葱的一份小结。一路走来,乃觉三十年。

     

入丝入理

        昨夜西风凋碧树,望尽天涯路。当踏上这条道路的时候,已经看到了漫长的茫茫天涯路,并不平坦,充满崎岖。刚入职的时候,紧张和顺从,学校安排下来的工作,毫无保留的去落实和完成,如初生的小鹿,小心翼翼,亦步亦趋。那时候,环境还是比较宽松的,常常看到大家发一些牢骚甚至脾气,和领导、同事、管理者吵两句,表达一些不满,可是我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来,安排有什么不对,其间有什么猫腻。不懂得如何管理学生,其实是懂得如何管理学生,但充满了教育学、心理学、学科课程论等的书卷气,教育的惩戒规律运用得很不好。那时,严厉的批评甚至各种惩罚在规则之内大行其道,一些调皮的学生往往在男子单打、女子单打、混合双打、多人多打的环境中被治理得俯首帖耳、服服帖帖,教育的规律、教学的原则在此前提下得以实施。我很少运用这种规则,实施不了这种规则,带来的后果就是觉得教学规律与学生的契合相去甚远,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轻视甚于别的,缺乏一种起码的敬畏。能够与学生相处甚欢,关系融洽。在与学生年龄相仿的时段,那就是一种自然的表露。总想着用兴趣引领,做最好的老师。那时,学了不少故事、幽默、笑话、课内课外操作,运用了插图、挂图、幻灯、实物等不少手段,让课堂丰富多彩。可是,要让数学、物理、化学妙趣横生、兴趣盎然,这是很难做到的,也是很难坚持的,他们都喜欢快乐的表但不喜欢科学的里,无法做到深度学习。我总觉得学习科学应该有自觉自愿的潜心钻研,而不是表面欢畅的游戏和浮华。不懂得如何抓成绩,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时候,偏偏就听信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频繁的实验实践活动和与学生的互动至今仍记得别人的鄙夷,在那个时代坚守教育内核,寻找教育本源。

潜心钻研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当素质教育的呼声大行其道的时候,以为已经找准了教育的方向,可谁知教育这艘大船仍在应试的宦海中漫游,在远离锚地的汪洋中难以掉头,昏昏然,迷失了方向。教育专家们的指引和设计,总觉得脱离了现实。换了一所学校,有了更清的认识,适应成了教育变革中最好的个人修为。那个时候,信息技术有了长足发展,我们也在如饥似渴的进行学习,在办公中应用,在教学中应用。教室里安装了数字投影,我们学习制作、下载、整合各种课件,把它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课堂生态有了很大变化。这个时候的教师培训已经常态化,我们也得到了很多引领和同伴互助交流,很多侧重于信息技术。现在看来,信息技术方面的东西是伴随身边的一般技能,与读书写字无二。可是那时,那就是从头学起的特殊技能,与各种技能培训并行。在外界的交流学习中,我看到学到的是,他们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主要还是用于增加课堂厚度、增大课堂容量、增加单位时间的饱和度,矛头最终指向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个要求,现在看来,将贯穿教育的始终。这正如改革开放初期的满负荷工作法,任何人不要在这个过程中偷懒耍滑,而它的裁定就是工作绩效。专家们强调,教育奉行“过程即结果”,但往往很难评判,很难做到“知行合一”。这个时候,感觉心智更加成熟,学生的成绩得以保证,并还贯彻了一些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方式方法,哪怕只是所谓的。实施科技实践活动,并创建了兴趣小组带着孩子们一同活动,每年都参加省、市、县的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孩子们获得了很多不同级别的奖励,而我的这种奖励也很多,促使我动手完成了很多科技制作,撰写了很多科技方案和论文,这是我心中的“过程即结果”。在小规模学校联盟内,凭借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我们开展了很多活动,与远在数百里之外的兄弟学校,还开展了几期年会,方案的系统控制和工作的具体落实,为我们带来了挑战和锻炼。从事课题研究,越来越觉得有了样子,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能干的事情。写了很多文章参加征文比赛,放入学校的简书专辑里或个人的美篇当中,有些也发表在《天津教育》《中化参》等刊物上。这些,都成为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性过程,是获得而非虚无,是延伸而非终结,是深入而非浅表,是教育无固定模式的格物穷理。

深度学习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想到已经这样的年龄,可能已经经不起各种挑战和竞争,可还是历史的、自主的去挑战和竞争。这一年,来到了新的学校学习工作,是多年来的最大挑战。首先是个人挑战。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基层工作,平时的挑战算是不多,个人的磨砺较少,相关学科交流互动的研究能力和专业成长可能还欠缺一点。能够轻松的应对工作学习和各种实务。但是,当工作任务和要求加码上档的时候,能否应对这种挑战或很好的经受这种挑战,是一个问题。当我看到学生数量增加,教学要求升格,升学竞争和升学压力增大,教学和辅导更加严厉,个人角色随之转变。有一次公开课的时候,随意的使用了一些球棍模型和视频,遭到了诸多口诛笔伐。运用球棍模型摆出分子模型,没有说明什么分子,对初中学生是一个考验;摆出的分子其空间构型、键角等出现问题等等。还有就是运用的视频对比不合理,不常用,导致课程不严密、重点不突出等。此等事例,当场警醒,当然有沟通无果的不满,更多的是对自身素质的再认和方向的修正。其次是学生挑战。学生数量多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以前是乡镇的学生,有突出的优秀学生,也有学习障碍的学生。现在面对的,是县城与各个乡镇的学生,优秀学生与学困学生都多了,而且更有层次性。他们更调皮、更开朗,不惧交往,不惧与老师互动,胆更大知识阅历更丰富。有一次,一个女孩子学着我的读音,我知道这句话中一个字我读音不准,她在纠正。还有几次,学生们问着一些课外知识,力求解答。但更多的是学生的作业、各类试卷中的问题,需要提前做答,为学生准确、实时、逻辑的做出指导。学生的管理可能也是需要修正的时候。有一次,自习课上学生打闹,经过批评之后,发现效果是不佳的,严厉的教育很不到位。有时,对学生的要求或批评引发小的矛盾,导致课堂学习的侧面效应。当然,为了这些孩子,也是投入了巨大热忱,在他们考试过后的卷面上写下了热情赞扬、适度激励的评语,每个孩子达四次。这种激励,展现出来的作用是应者受之、不应者忽之。学生东东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展现了积极向上的活力和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并带动周围互助的同学学习,可谓是良好的正面效应。再次是学校挑战。对成绩和指标的要求,这是学校的要求。初中学生有与其他学校的各率竞争,更有考入高中的升学要求。同时,考入高中的学生,将来参加高考也需要适应竞争,而初中就为他们的高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这也是初中衔接的要求。看到数学、物理等几位理科教师的教学,轻车熟路、驾轻就熟的样子,成绩还那么优秀,真的是非常羡慕。新教师、新学生、新教材、新教法,这是我对自己的“四新”总结,与初中“双减”、高中“三新”成为了个人教育关键词。对成都七中录播课程教学模式的运用,始终是萦绕心头的关键课题。录播课程线上教学,个人组织线下教学,线上线下、老师学生进行互动。觉得线上资源与线下资源的整合,真的是一项巨大工程,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一项控制工程,与学生、学习、考试及将来的中考的对接,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中优生的提升,对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工程,对个人的发展成长并构成对将来教学的逐步完善是闭环工程……当我发现优生更优的战略尚未实现最大价值的时候,知道对某些知识转化成能力的问题解决得还不通透;发现学困学生转化还未发挥最大效力的时候,知道在某些方面对他们不切实际的要求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基本能力的培训。对学校各项工作和人力资源的适应能力,也是一项挑战。针对新教师、骨干教师的各类汇报课、公开课、示范课等,这是检验和示范,我也在从头开始。当天宫课堂如期开播的时候,我们也在地面带领初二的孩子们连线天宫,各自分配和承担了各自的任务。当有学者做出了甘肃少数民族教育分析之后,根据数据和结论,我们也在制定有关学校理综方面的规划和建议,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同时也在年级组内,做好初三年级的活动组织、动员、誓师、毕业等大会,个人力量的贡献与集体智慧的结晶相得益彰。最后是未来挑战。现在说行稳致远,方能破浪前行。当对自己需要做出重新规划的时候,才知道未来的挑战有多大。有些同事有空对字体的修炼,完全出于一种目的和爱好,而不仅是任务的完成。课堂教学的修炼,多听多看多想,还要与录播课程进行整合。课堂教学的研究,教育论文的撰写,课题研究、学科教研等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开始,自然会从个人这儿有新的延伸,完全还没有到可以停下来的时候,任重而道远。

激情飞扬

        一年过去,当在考核需要业绩的时候,才发现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全副的精力都放在了教学上,仅有的一些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特长没有发挥出来。相较以往的时候,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应对教学的挑战上,也正是应是自己向往的教育生活。提升教育能力,拥有教育情怀,舒展教育生活,创造教育价值,也就是今后这些年不惑的教育追求了。

惜别今日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灯火阑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