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这个皇室公爵,在自己的国土上当职业抢匪
公元304年,刘渊回到左国城,这里有五万匈奴大军在等他。
生平第一次,刘渊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军权牢牢握在手里,幸福感爆棚。
得到军队之后,第一件事该干什么好呢?
按理来说,有许多事情可以干:训练、在军队里安插自己的派系、对外征战等等,都是正事。
不过这时候就可以看出刘渊的汉化程度之深,有了军队之后,他第一时间是打听了一下司马颖和鲜卑骑兵的战况,得到的消息是,司马颖没能忍受住敌人的挑衅,放弃了守城的打算,派兵阻击鲜卑骑兵,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野战中步兵对骑兵本就是败多胜少,更何况是人心惶惶的司马颖私军对上胡族铁骑,毫无意外的被打了个稀烂。司马颖连夜只带了几十骑,裹挟着晋惠帝投奔洛阳去了,鲜卑人正跟在他屁股后面为他提供动力。
得偿所愿的刘渊心情格外的飘逸,说出了这辈子第二次袒露心声的话:"司马颖不听我的,现在被打成散兵游勇,真是个奴才!不过我跟他有约在先,不可不救。"于是下令派兵两万,去讨伐鲜卑人。
当然,这只是表个态,占个大义的名份而已,他的话里已经表达了对司马颖毫无保留的鄙视,手下人哪有不知道怎么做的。
于是刘宣进谏,说晋朝人拿我们当奴隶,现在被人砍是报应,我们还是别救了。
刘渊马上打蛇随棍上,开明的采纳了刘宣的建议,收回了发兵的命令,让司马颖自生自灭。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刘渊虽然觊觎汉家天下,但对汉文化吸收得非常好,连虚伪的糟粕也一并学了个十足十。这柄汉文化亲自打磨出来的利刃,却掉过头来险些斩断了汉人的根脉,命运总是如此讽刺。
这样的表演,刘渊在接下来的余生里还将展示很多次。不过现在,该干正事了。
刘渊在左国城设立祭坛,自称汉王,表示要接续大汉王朝的辉煌。即位时过于仓促,没有来得及梳理一下汉朝皇室的族谱,从里面挑一个跟自己有关的英明皇帝来挂靠,就随手扒拉出了被曹魏俘虏的刘禅,尊刘禅为孝怀皇帝,梳理出了一条尴尬到极点的接续线。
由此也可以看出,彼时的大汉在天下人心目中的巍巍形象,连刘渊这个异族人造反,都要给自己硬拗一个汉族的出身,打上光复汉朝的旗号。这并非孤例,同一时期,出身氐族的李特家族在四川造反,所建立的政权,也称为"汉",就是五胡十六国里的成汉。
这是大汉的余威在乱世将至前最后的照耀,在此以后,由刘渊掀开的五胡乱华拉开序幕,胡人开始在以前被他们视为圣地的汉人土地上践踏驰骋,汉人被像羊一样驱赶、被成批的屠杀、被当成食物吃掉。一点点,只差一点点,汉族就重蹈了印地安人种族灭绝的复辙。
以刘渊立国为起点,汉族进入暗无天日的三百年黑暗期。
当然,刘渊并不知道他将一手开启一段如此波澜壮阔又浑浊不堪的历史,现在,他正头疼着眼下的问题:打谁呢?
他手握五万匈奴铁骑,但这五万军队并不是他自己拉起来的,而是别人送到他手里的,也可以说是他捡到的。
这支军队目前真正的主人,是并州匈奴的各个贵族,兵是他们征的,马是他们出的,粮草也是他们筹的,只是刘渊声名在外,所以被他们推为共主,掌管这支兵马。
贵族们出了这么多投资,当然要拿到回报,如果刘渊不能使用好这支军队,给他们带来利益,那他们当然要再推一个上去。
这种特性也决定了刘渊始终对军队的控制力不强,给后来帝国分裂埋下了伏笔。
刘渊对此心知肚明,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场战争,而且一定要打赢。
这时候,有人来帮他了。
这个人是刘渊一生的贵人,每当刘渊有需要的时候,就会跑出来无私的帮助他,不收钱还自搭路费。上次刘渊能从司马颖手里跑掉,可以说也是他的功劳。
这个活雷锋就是前几天带着鲜卑骑兵、赶得司马颖鸡飞狗跳的东嬴公司马腾,那一次,他帮刘渊创造了逃出晋朝控制的机会,这次,他又赶着给刘渊送来了他最需要的东西:一只羸弱的军队。
司马腾是并州刺史,现在还在中原跟司马颖举办长跑比赛,一听说老窝的匈奴人造反了,弄不好要无家可归,赶紧派了一个名叫聂玄的将领过来讨伐。
需要说一下的是,司马腾这个人的性格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十分吝啬。后来他镇守邺城,被司马颖的老部下围困,自己天天吃香喝辣,就是舍不得拿钱出来赏赐军队,直到城快被攻破了,才给士兵们赏了一点米。
这样一个小气鬼,又刚打败了司马颖,处在人生的巅峰期,会更加容易藐视敌人,所以他派给聂玄的人马不多,而且里面没有他借来的无敌鲜卑骑兵。
鲜卑人也不可能接受这样的任务,他们不是打工仔,只是来兼个职赚外快的,这会儿已经追司马颖追到了朝歌,正忙着洗劫城市发财。
而且聂玄这个人,才能平庸,在史书上留下的唯一一笔,就是这次率军伐刘渊。而刘渊这边新国初立,正处在事业的上升期,有大量的人才来投,军队也正饥渴难耐,两者对撞,会有什么样的战果,已经显而易见了。
两军在大陵(今山西交城)相遇,聂玄惨败,败得十分之惨,一个都没能逃回去。
无能的中层害死人呀。
这个时候,司马腾展现出了他性格里的第二个特别:胆小。
收到聂玄败得如此彻底的消息,他第一时间就意识到,匈奴人的战斗力,可能并不比纵横天下的鲜卑骑兵差。
打司马颖这种同级别的对手,他找几个外援,还是敢上的。但要他对阵跟鲜卑人同等段位的敌人,他就万万没有这个胆子了。
这人倒有一个优点,就是一旦下定决心,就会把事情做得异常彻底。他发现自己家里来了几个武力值极高的彪形大汉,马上连家都不要了,把并州的两万多户军民都迁移到了山东。
干什么呢?当强盗。
听起来不可思议,堂堂一个公爵,居然在自己的国土上当强盗,以抢劫为生,怎么听怎么像开玩笑。
但这事情就是真的,史书上明明白白的记载了,司马腾"遂所在为寇"。
可见真要把人逼到绝路上,他总是能找到条出路的。所以每家公司里都要做绩效考核,无它,压一压出潜力嘛。
原主人跑掉了怎么办?当然是放心大胆的抢了。
刘渊也是这么想的,他立马派了一支军队去攻打太原,这座重镇离并州太近,不拿在手里,他没有安全感。
此时刘渊的第一员猛将登场,就是这支军队的首领,叫刘曜,是刘渊的养子,长相远没有刘渊那么潇洒,但也非常拉风:他是超级大长腿,身高超过两米,就是放到现在也非常少见了。而且除了腿长,手也不短,垂下来能过膝盖,天生一双红眼,但眉毛又是白的。这其实是标准的白化病症状,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得过这个遗传病,但他的后代确定都是正常人,十分奇怪。
西晋是一个异常注重颜值的朝代,连刘渊这种枭雄都在外形上下了一番苦功夫,刘曜生得就像个发育过度的畸形儿一样,自然不太开心。所以他喜欢喝酒,一醉能解千愁。后来这个爱好断送了他的一切。
因为长得不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刘曜的女人缘一直不好,这也让他非常专情,后来得到了天下第一美人之后,就百般宠爱,不离不弃,传为乱世中的一段佳话。
这都是以后的事了,现在的刘曜没功夫想别的,正忙着展示他畸形儿皮囊中所蕴藏的军事才华。
刘曜一战,下太原,磕巴都没打一个,城就攻下来了。
任务完成得如此出色,也算是一鸣惊人了,按照道理来说,他可以耀武扬威的回师领赏了。
但刘曜就不。
他也曾游于洛阳,对晋朝的繁华心有戚戚。一个太原不足以让他施展,对他而言,南边的大好河山才是更加值得征服的目标。
太原不费多少力气就拿下了,但南边还有大片的领土在等我。一个将军,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有领军出征的机会,现在既然我得到了这个机会,怎么能轻易的停下来?
我的匈奴儿郎们,继续向南进攻,那里有南朝的花花世界!
刘曜挥师向南,一路连克兹氏、屯留、长子、中都,完全没有碰到任何一个像样的对手,轻松得就像出门野炊一样,捷报送得让传令兵跑到腿软。
可是汉国毕竟初立,国力不强,无法供应刘曜太长的战线,攻下中都之后,刘曜只能依依不舍的朝洛阳的方向眺望了一眼,就此止步。
而且命运也没有让刘曜等太久,仅仅三年之后,他就将率领漫山遍野的匈奴铁骑,一路席卷到洛阳城下,叩问他心心念念的雄城。
代价则是数十万军民成为白骨。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不怎么起眼的小事,历史小心翼翼的记录了下来。
刘渊派出去抢地盘的将领不止一个,在刘曜攻城掠地的同时,还有一个叫乔晞的大将,奉命去打一个小县城:介休。
介休非常小,最大的武装力量,就是一帮衙役,自然打不过如狼似虎的匈奴正规军,两三下就被乔晞攻下来了。
本来一场大功到手,不过乔晞这个人,气量狭隘且好色, 这两件事情害了他,让他功劳化水不说,还赔上了前程,从此一生不得重用。
介休的县令叫贾浑,这人虽然城没守住,但硬骨头还是有几根的,介休沦陷之后,他誓死不降,被抓了以后一直在痛骂乔晞。
汉人的族运,最后被胡人斩得只剩一丝,险些亡种,但终未断绝, 或许就是因为有了这些虽然柔弱、但从来也不肯弯曲的脊梁。
文人嘴又厉害,论起对骂,乔晞远不是他的对手,于是盛怒之下,就在县衙里把贾浑一刀砍了。
两敌相争,各为其主,被捕之后就义,原本也没什么好说。不过乔晞这个淫人,一转脸看到了在旁边痛哭的贾妻宗夫人。
宗夫人年仅二十岁,青春动人,貌美如花,哭得楚楚可怜,乔晞色欲大振,就在人家丈夫的尸体旁边,提出要纳她为妾。
有些人无耻起来,真的是没有任何下限。
乔晞未能得手,因为宗夫人性格刚烈,当场也把乔晞大骂了一番,一心求死。
丢脸丢到底的乔晞,于是把宗夫人也一起杀了。
可是他不知道,有些东西不是屠刀能斩得断的,只会用暴力的人,也许连自己人都会瞧不起他。
刘渊得到汇报,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非常罕见的大发雷霆,十分恶毒的当众大骂乔晞:"你这种人,忠臣节妇也杀,老天该让你断子绝孙!"将他连降四级,从此再不起用。
做人千万不要太嚣张,会遭报应的。
这件事情再次体现了刘渊受汉文化影响的程度。在匈奴人眼里,凌辱对手是胜利者的权力,无可厚非,而汉人才会敬重气节,欣赏傲骨。对刘渊而言,一对死去的敌国官员夫妇,重要性显然不能和手下的征战将领相提并论,但他就是在根基尚未扎稳之时怒黜大将,或许是乔晞的所作所为,确实违反了他心底的原则。
相较视百姓如同猪狗的司马家各王爷来说,刘渊确实更像一个仁厚的帝王。
------------------------------------------------------
经过刘曜等人的此番武装大游行,并州以南三百里,尽归匈奴人所有,这让司马腾很不开心,他虽然现在改行做了抢劫犯,但自恃身份仍是并州刺史,而且因为讨伐司马颖有功,爵位还提升了,从东嬴公升成了东燕王,堂堂大晋朝王爷,怎么能被一帮野蛮人像赶狗一样从家里赶出来流浪。
经过刘曜的此番武装大游行,并州以南三百里,尽归匈奴人所有,这让司马腾很不开心,他虽然现在改行做了抢劫犯,但自恃身份仍是并州刺史,而且因为讨伐司马颖有功,爵位还提升了,从东嬴公升成了东燕王,堂堂大晋朝王爷,怎么能被一帮野蛮人像赶狗一样从家里赶出来流浪。
他是胆小,但胆小的人记起仇来也更加的刻骨铭心,君不见蔫坏蔫坏的人都最不好惹,一旦被他记恨上,他一定会找到机会找你报仇,不用担心他忘了。
司马腾当然不会忘,而且报仇的愿望非常的迫不及待,推动他连抢劫工作的效率都高了几分,仅仅抢了一年,他就抢够了报仇的家底,再次派兵前来讨伐刘渊。
曾经有过辉煌的人,往往会对对自己的实力有超出实际的评价。司马腾此前可是打败过司马颖的,这让他对自己非常有信心。
但是上一次,他是带着鲜卑人去的,这一次可没有鲜卑人帮他。
司马腾四战四败,好不容易攒起来的一点家底又全赔给了刘渊,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番什么叫"千里送人头"。
当然,也不是全无收获,经过他的两次讨伐,新兴的汉国彻底站稳了脚跟,威加整个山西,河东、平阳诸镇的晋朝官军、流民所建的坞堡望风而降,刘渊的势力大张。
司马腾再一次用自己的身家,无私的帮助了刘渊。
这个雷锋现在已经耗尽了力量,要从刘渊的生命中退场了,将会有另外一个人来接替他跟刘渊做邻居,而这个人,就是刘渊这一生中第二个敌人,在刘渊的余生中,他都会变成一颗执着的钉子,狠狠的钉在刘渊的心上,打不走,拔不掉。
这个人,叫刘琨,"闻鸡起舞"的主角刘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