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读王娅莉老师《教师笔记》
且以优雅过一生 ——读王娅莉老师《教师笔记》
《教师笔记》记住,我们都曾经是孩子,童年逝去,真纯依旧。
“且以优雅过一生”是读过的一本书的书名,主要记述了杨绛先生温润如玉又坚如磐石的一生,王老师将“优雅”二字完美诠释。一本好书是作者用文字与读者之间构架的桥梁,读一本好书总是情不自禁的代入以至于产生共鸣。书里书外此人唯真、唯雅、唯坚。
课堂上的优雅从容
与王老师的相遇相识由两节作文课开始,“缩写”与“扩写”,以聊斋故事激趣,用雪天随笔示范,侃侃而谈。听名师讲课不少,王老师的作文课走心入情,让教与学看得见,当时印象深刻的有两点,她是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她是一个能读会写的老师。把作文课作为公开课来上并不多见,太多老师讲作文技巧、讲审题要求、讲构思谋篇,更不敢在课堂上浪费时间让学生做练习。而王老师的课没有刻板的条条框框,学生依然出色完成了课堂片段练习。一场阳春白雪的盛宴点醒着在场的观摩教师,再听她的《诫子书》一课时,恍然大悟,一篇范文《给女儿的一封信》中表明她课堂魅力的根源在于阅读与写作。《教师笔记》三个篇章中多次阐述过王老师的阅读观,她用自生长陪伴学生共生长,通过读书给学生补钙、通过读书给予教家长指导、通过读书助力教师自我反思。《“娘炮”现象与美男形象溯源》一文中运用她深厚古文功底引经据典分析“美男子形象”,对靠涂脂抹粉、圈粉吸金的“娘炮”进行对比。正如王老师所言“规范与整饬娱乐圈,构建与振奋民族精神。”这表达着师者站立课堂的精神基石。
生活中的优雅坚定
加了王老师的微信,关注了她的公众号,更为她的毅力折服。成为她众多粉丝中的一员,更幸运的是在王老师的带领下进入“安康达德书院”,突然感受到人生又一扇们向我敞开。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是达德书院学院学员们的主攻方向,我错过了宝贵的面授机会,接受一些比较生涩难懂的内容很吃力,但是愿意和这样的一群人在一起。无论是读书或是开展活动,王老师都是我们的主心骨和领跑者。“当你发现你在生活中所有的经验不足以应对工作时,当你发现你使尽了全身力气还是处处碰壁时,你就开始读书了。”王老师眼中读书更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般浪漫的爱情体验。那次陕北红色研学之旅,王老师布置的读书分享任务每天晚上必须按时完成,即使白天行程再累也不得随意变更或者取消。有一天她生病了,晚上的读书会照旧进行,所有稿件她花费心血最多,分量最足。《壶口记游》便是此行一篇荡气回肠的佳作。《教师笔记》中收录了13篇读书笔记只是她众多杰作中极少的一部分,将阅读引向深入,高质量的阅读是她始终秉持的阅读理念。正如拿破仑所说“达到重要目标有两个途径——努力及毅力,但只有少数人所有。”也正是这样坚持长期读书与写作才有了我们手上这本厚实、踏实的心血力作。
事业上的优雅睿智
王老师的另一重身份——心理咨询师,每每替她的学生高呼庆幸,暑期班主任培训,许多老师都提到“问题学生”“问题家长”,班主任80%的精力都奉献给了这些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的老师在教育中具备先天优势,“沟通”“了解”“共情”教育中许多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缺乏的就是“有效沟通”,《教师笔记》王老师从专业角度审视思考,用爱与包容建立互信,不做教育的指导者,高高在上,用实际案例剖析学生心理,追溯矛盾根源,引发教育思考。博学强记、底蕴深厚的老师令学生仰视;走进学生内心的老师让学生爱慕,她让“仰视”与“爱慕”相伴相生。大山的匮乏、贫瘠中不盲从;城市的优渥、成功时不懈怠。求取身心的自由、沉静。
交往中的优雅温婉
与王老师在一起“如沐春风”,因为赛教经历,所以我曾经专门请教过她有关备课、上课的问题,起初的教学设计非常幼稚,现在看来甚至是糟糕透顶、不堪入目。她在指导时总能挑出亮点鼓励表扬我,更委婉的提出自己的看法,每逢赛事临近还要发来微信加油,就像她《要改变的,不是课堂》一文中研究生毕业的小徒弟,在沮丧与迷茫中被照亮和牵引。读书会相聚时也总能听到她的溢美之词,姑且继续享受这师者的关怀吧,与她同办公室的老师们想必与我有同感。书院的朋友说王老师是聚着光的一块磁石,周围的人群总能被她吸引。
她就这样行走于世间,一路温暖、一路微笑、一路获取感动。在生命的平淡或摇曳中,在浮华的岁月和寂静的流年里,始终保持着应有的沉静和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