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饮食和一种癌症的渊源
癌症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而是正常细胞变异的产物。癌症类似于“人民的敌人”,它们疯狂增殖,和正常细胞抢夺营养和生存空间,引起疼痛,破坏器官功能。临床医学飞速发展,但对癌症的控制效果始终低于人们的预期。
预防,也许是一个方向。但人们对某些癌症的误解,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预防效果。今天着重谈谈胃癌。
胃癌诱因很多,比如酗酒、吃烫食、吃腌制食品、吃霉变食物、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熬夜……以上只要愿意防,愿意改变,其实都不难,因为都是防自己。只有幽门螺旋杆菌这一项比较难,因为是防别人,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细菌,生活在胃黏膜上,胃酸浓度越高,它们越喜欢。目前被认为是胃癌的主要诱因,因为其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毒性,能够刺激胃黏膜,严重时可能产生癌变。此菌超标,会产生诸多的不舒服,比如打嗝、反酸、胃痛、烧心、口臭……
一般人体内都有这种细菌,但是其数量和活性才决定它的感染能力。西医有一个幽门螺旋杆菌初筛项目,具体做法是进行C-14(碳14)吹气实验。
被检者保证近期没有吃抗生素等消炎类药物,检查当天早上禁食禁水,到医院对应科室领到一个塑料袋,往里吹气,半小时后再吹一次,再等半小时出结果。结果显示阴性视为正常,阳性则要进行抗生素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不好防,因为是一种细菌,没有对应的疫苗。不像乙肝病毒,只要打了疫苗,在有效期内即可高枕无忧。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染性极强,传染方式是亲密接触,言外之意就是有唾液交换。
对于喜欢网约的人来说,不是什么好事,素不相识的,一上来就唾液交换了,风险很高。
另一种形式的唾液交换,就是聚餐,咱们中国人非常喜爱的社交活动。一大群人(或者至少两个人),围着一桌子美食,人手一双筷子,一会儿的功夫,大家彼此之间都间接品尝了口水,味道各异,不过肯定早已被菜香味遮盖了。这里说句公道话,火锅还是相对比较卫生的,理论上说,起码实时高温消毒了。
聚餐时,避免被感染的最好方式,是大家都使用公筷,不过这个在中国实施起来太难了,只要一个人不遵守规则,就满桌皆输。除此之外,可行性较高的方案,应该是少参加聚会吧。
每年去消化科做一次C-14吹气实验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操作简单,准确率高,关键是没有痛苦。
如果家族里出现过胃癌病人,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又呈现阳性,保险起见,最好再做个胃镜检查,有必要的话,医生会取活检,筛查准确率就很高了。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不可全信,因为我们的大环境不允许我们任性啊!当然了,也不要矫枉过正,草木皆兵,以免给周围的人带去不必要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