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而生
一开始看这本书是被书名深深地吸引了,“向死而生”有种穿透死亡而得以复生的感觉。究竟是何种力量使人能“向死而生”呢?我产生了极大的好奇。
这本书叫做《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书名里的“我”指的就是该书的作者李开复。其实,我对李开复不太熟悉,大概是在一些书上看过他的名字。在书里面,看到外人对他的评价是“铁人”,说的就是他在工作上投入极大,注重工作效率,而忽视了除了工作外的很多东西,例如家庭,例如健康。
众生皆平等
“身体只好用一场大病来警告我,把我逼到生命的最底层,让我看看自己的无知、脆弱、渺小;也让我从身体小宇宙的复杂多变,体会宇宙人生的深邃和奥妙。”正是这次关乎生死考验的疾病把李开复的注意力回归到自己的身上,真切地体会到生命的可贵。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一个人经历了生死,就会更懂得珍惜和感恩。我一直觉得只有在死亡边缘走过一遭的人才能真正地领悟到生命的脆弱和可贵。所以,李开复最后在这场“生死搏斗”中获得了胜利,才让他对生命有了如此深刻的感悟,得以改变他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
正如“道理都懂,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每次发生的天灾人祸总是让我们感叹生命的无常和脆弱,尤其是发生在身边亲人朋友的不幸,也总会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和反省。可,生活中的我们依然把熬夜当成常态,依然滋味地吃着垃圾食品,依然会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工作应酬上而忽视冷落了家人朋友。
难道真的要“置之死地而后生”吗?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那么幸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死而复生”的。生命只有一次,若失去了就真的不会再有。
“褪去光环,我只是一个呼吸之间就会顿失所有的病人。”生命何其脆弱,又何其公平,癌症面前,人人平等。谁不爱惜身体,健康也就离你远去。说到底,在一切事物面前,众生皆平等。
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
生活在这个世上,我们无法避免与人接触交往,在接触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在意别人对自身的看法。我们算计着各种成本,衡量成败得失才决定这件事是否要去做,这个人是否值得交往。我们总以为自身是“无求”的,却不知道打从心底里是“有求”的。
正如李开复反省道:“这种心态,说好听点儿是‘爱惜羽毛’,其实就是爱面子、好名声,这大概就是我根深蒂固的‘中国情结’吧!”是呀,谁又能做到“无欲无求”的境界呢?
可是,我们都知道一旦为了追求别人的赞赏以达到满足自身的虚荣,我们就会无休止地陷入这种“中国情结”中,而永远谨小慎微,充满压力。终有一天,压力大到我们无法承受的地步后,就会在我们的身体上或者心理上发出警报。到了那时候,也许你才会懂得“不论生前身后,名都是一场梦”。
“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人生应该有所作为,但若将名利挂心头,便如苍蝇追逐腐肉,把人生的追求浪费在满足最低层级的欲望上。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随自己的心灵与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星云大师说:“面对疾病,正能量是最有效的药。病痛最喜欢的就是担心,最怕的就是平和。”是呀,看过不少人在患有绝症后,决定放下工作和压力,以积极轻松的心情到处旅游,看看世界。在不知不觉中,病痛居然消失了。这就是一个奇迹啊!
这本书记录了李开复修的死亡学分,他真诚希望我们能从中有所收获和感悟,无须补修我们的死亡学分,就能明白什么是自己最该追寻的,能够自我实现,拥有理想的人生。
“愿我们珍惜时光,珍爱生命,以积极阳光的心态过好每一天!”与大家共勉。
by 2期1组-凌西西,第二十七本书